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工作动态

广西日报:讲好“关键课程” 有料对味入心

这五年,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成效斐然

2024-03-18 08:05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2024年3月18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5周年。

这5年,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完善顶层设计、优化工作格局、加大精准施策力度,制定成套政策举措,创设全新机制平台,提供有力资源保障,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凝心聚力,构建思政课建设大格局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八桂大地上,一堂堂生动实用的“大思政课”,让青年学子感受理想信念的力量,为他们播下了理想信念的火种。

“立德为先,培养崇高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2023年秋季新学期,广西师范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开学第一课由校党委书记首讲。

“开学第一课”是新生的首堂思政课。如今,通过压紧压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越来越多的高校已形成共识:书记、校长带头为学生讲授党课、思政课。

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扎扎实实强化责任落实,构建高校思政课建设大格局。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会议每年专题听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影响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大问题。2019年,自治区出台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15条措施,提出的“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设立思政课教师岗位奖励绩效”等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建立自治区领导同志联系高校制度,确定每位自治区省级党员领导同志定点联系一所高校,每年至少到高校开展调研一次并作思想政治教育报告。

落实部门齐抓共管责任。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齐心协力办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共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自治区教育厅设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项目,2019年以来,自治区财政厅投入1亿元专项经费开展高校思政课相关项目建设。

5年来,全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快速发展,由36家发展到75家;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自治区教育厅遴选建设5所全区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立项支持25所全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目前,全区共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

落实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高校党委常委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推动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5年来,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听讲思政课超过5000人次,实现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和分管领导对思政课必修课听课全覆盖。

着眼一体化,树立系统思维,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此,我区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全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18条措施。同时,认定6家自治区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建设单位,建立健全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衔接机制。

2021年6月,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来到桂林市兴安县界首镇红军堂(界首渡口),开展湘江战役“大思政课”学习。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供图)

守正创新,从“小课堂”到“大思政”

2023年11月25、26日,百色学院把学生的思政课堂搬到了那坡县城厢镇者兰村达金谷农文旅融合产业园的田间地头,以劳动教育研学的形式让同学们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间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感受收获的不易和幸福,也让同学们在劳动中深切领会了青年一代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时代使命。

近5年来,在自治区的指导下,全区各高校的很多思政课堂已经从教室走到了田间、从校园搬到了社区工厂,内容也早已不局限在那些纸质的教科书上,而是更加“有料有趣”。

通过实施“大思政课”建设计划,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自治区教育厅联合自治区十一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5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带领学生踏寻红色足迹,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工厂社区,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体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

立足跟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主管部门围绕教学要点组织编写出版《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等思政课地方教材,遴选认定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示范课500堂。

立足传承红色基因,各高校深入挖掘湘江战役和百色起义等红色资源,编写成思政课课程讲义,开发“红色经典教育微课”等系列课程。已遴选认定《从湘江战役中汲取精神的力量》《百色起义前夕邓小平的南宁之行》《苍梧之约——广西第一个党支部》等红色微课100堂,丰富红色教育资源供给。

立足传承民族传统,打造“壮美广西”系列思政课“示范课堂”300堂,引导学生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青春力量。

思政课“给足”了,学生爱不爱听?如何将课程“供给”与学生“需求”匹配起来,让思政课既有“抬头率”,又有“点头率”,是不少高校思政课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广西高校如何破解?

“快看,老师在‘三三制’微教学平台又发布新任务了。”南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21级英语专业的赵嘉兴同学在宿舍拿着手机,收到了来自谢丽丽老师在教学平台上发送的课前任务。

600万的访问量、80万的登录次数、近20万条讨论记录……这是南宁师范大学自主设计线上线下混合思政课微教学平台,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该校通过创新“微直播”“微话题”等方式,把思政“大课”变成了接地气、聚人气的“微课程”,推动思政课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转变。

2022年9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走进桂林市象鼻山公园,共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供图)

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政课活起来,各高校主动将思政课与网络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思政课时代感和吸引力。如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思政课虚拟仿真中心,组织学生模拟体验湘江战役、爬雪山过草地等VR虚拟场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红军战士的英勇不屈;广西师范大学研发的“思政课教学手机客户端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创新思政课机制模式,广西高校思政课集群结对共建大行动正在实施。目前,全区已按照研究生、本科、高职三个层次,设立16个覆盖全区高校的思政课结对共建群,推动共建高校通过联合开展教学研讨、调查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配合、共同提高”的思政课建设新格局。

经过多年的共建,我区已建成一批国家级平台,4门思政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南宁师范大学获批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单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八桂田园)获批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扩量提质,打造教师队伍精锐方阵

2024年3月11日,《习近平文化思想》思政通识教育课在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开讲,来自各学院的190名本科生共聚一堂学思想、论文化。这是广西高校首次开设该门课程。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该校快速响应,决定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一门讲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通识选修课程。

得益于教师团队的精心准备,课后反响热烈。“通过阅读启迪思想,涵养浩然正气,深深感受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内涵,在深厚的文化情怀中坚定了文化自信。”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杨孝汝同学说。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如何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我区针对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高校,逐校下达整改通知,将思政课教师队伍配备情况纳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专项督查范围,作为高校党委书记党建考核的重要指标。针对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缺口较大的现象,将思政课教师队伍配备纳入民办高校年检的重要内容,加大考核权重,考核结果与年度招生计划和民办教育补助经费挂钩。通过限期整改,推动各高校对标国家标准配齐思政课教师,并确保实现动态达标。

作为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为此,我区着力培养思政课教师队伍精兵强将,实施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和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师支持计划。其中,思政课教师入选领军人物14人次、卓越人才和拔尖人才39人次、骨干教师219人次,形成精锐方阵,带动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

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2019年以来,共组织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师线上线下培训近150期,培训人数超4万人次,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能力水平。注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每年开展自治区、校两级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暨“精彩一课”比赛,组织教师参加粤桂琼赣滇五省区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每年大约有400人次参加各项思政课教学比赛。

5年来,全区高校思政课教师数量大幅增加,专职教师师生比已经达到国家要求。登记在库的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总数5030人,比2018年底增加了2923人。其中,专职教师4327人,比2018年底增加了3042人。

5年来,我区各校共有41项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进一步提高了思政课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有33名教师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评选中获奖,其中4人获得特等奖;1个思政课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人获得“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项目;1人获得“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项目。

思政课教师队伍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真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投入真情实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

2024年3月,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走进平陆运河马道枢纽,见证广西向海图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供图)

广西大学:数字赋能教学相长

“这次思政课体验真好,让我们能够切身感受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日前,广西大学2023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在思政课上体验学校线下VR交互式体验实践平台后兴奋地讨论着。

“我们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提升了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陆秀红说。该校开发的“线上思政课实验教学App”具备学生在线学习、测试的功能,集思政课知识点微视频、教学案例、模拟考试等于一体,能够实现平时成绩统计、教师评教、考勤统计、讨论答疑等功能。该平台将教学和信息技术“互联互通”,使手机从“低头工具”变成“抬头利器”,使思政课课堂“活”起来、“火”起来。同时,打造线下VR交互式体验实践平台,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建立“中共党史馆”“改革开放馆”“复兴之路馆”等静态场景,还原真实场馆环境,使学生能够达到身临其境的体验效果;利用空间定位技术开发“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南海及周边环境”等动态实景,可实现多人同场域互动,通过虚拟技术进行深度学习体验。

目前,该校以思想政治教育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系统和虚拟仿真资源建设为核心,以线上思政课实验教学App平台、线下VR交互式体验实践平台为支撑,打造兼具教学、科研、师资提升和服务社会等多种职能的思政课教学平台,已走在全国高校同行的前列。

广西师范大学:红色基因培根铸魂

“在实践中,我们看到通过保护与发展红色旅游资源,不仅能增强文化自信,还能激发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新活力。”这是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学生“红富市”调研团队,在深入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湘江战役纪念园进行实地调研时发出的感慨。

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广西师范大学坚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的理念,深挖地方党史资源和学校自身红色基因,努力将身边党史、红色校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实践调研、现场体验等育人活动中,做好做活沉浸式思政课“红色历史课堂”。

为此,该校依托广西红色资源优势,在湘江战役纪念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雁山园、田汉故居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采用“党史故事+现场讲授+现场学习分享”的形式开展红色育人实践教学。还成功打造了原创校史话剧《杨东莼》、红色校史剧《育才赞歌》和原创文艺党课《铭记·湘江》等一批精彩生动的红色校本思政育人资源。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科教融汇·思专融合”大思政育人教学团队,并与柳州市柳空文创园、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签署“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结对意向合作协议,用好社会资源培根铸魂育新人。

通过一系列举措,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5门思政课获得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其中两门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红色教育活动中的“情境+现场”体验式教学已被自治区内多所高校借鉴利用,产生了积极的推广作用。

南宁师范大学:打造校内思政实践教学基地

“这里展示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建设成就……”课堂上,“讲解员”小玲同学在悉心讲解分析,“观众”认真聆听,不时低头在书本上做着记录。

这可不是一般博物馆里讲解员的介绍,而是南宁师范大学的同学们利用校内思政课实践基地“社会主义发展史馆”所陈列的内容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

“有学生的地方就有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南宁师范大学思政育人理念之一。该校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在学生宿舍里,以及在校园内建设思政课实践基地等做法,破除带领学生外出校外实践基地面临的费用高、连续性低等问题。目前,学校已打造了包括党史国史育人画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广场、劳动教育实践园等思政实践教学基地,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同时,组建了由专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党务工作者等构成的教学队伍,多元素育人团队打通了过去思政课堂教学和思政工作育人的壁垒。

“校内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提供了平台,从单纯理论转变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很大促进作用。”长期参与思政课教学的谢珊老师介绍。

从纸上谈兵到躬身而行,校内思政实践基地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思政课育人队伍的综合化,让思政课的道理讲授,贯穿了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行走的思政课”中学有所得

“这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我们用脚步、用镜头去追随家乡的变化,学起来有‘共鸣’、听起来能‘解渴’、品起来有‘回味’,更加坚定了参与家乡建设的决心。”近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石海隆这样分享了参加“大思政课”教学的感悟。这一课堂设在上林县巷贤镇六联村,思政课教师陆倩倩带领学生参观村容村貌,与村民座谈交流,邀请村干部详细介绍当地推进乡村治理的特色做法和成功经验,有效激发了学生自觉投身于家乡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特色课程,在社会生活中塑造了全新的“大思政课”教学形态,有效解决了学生参与思政课获得感不强的教学难题。

通过发挥职业教育与社会各行各业联系紧密的优势,学校与广西路桥集团、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法院等校外单位合作共建了13大类、34个“大思政课”专题实践教学基地,把一堂堂思政课搬到乡间地头、企业车间,并形成了以思政课教师主导,由专业课教师、第一书记、能工巧匠、劳动模范等共同参与的“大思政课”教学队伍。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研发并上线运行了广西首个“大思政课”综合实践教学管理平台,有力推进了思政课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

“聚焦学生‘需要什么,期望什么’的教学供给问题,让学生学有所得。”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振宣说。目前学校通过树牢“大思政课”教学理念,逐渐形成了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特色和品牌,相关成果入选了2023年教育部全国思政课教学方法择优推广项目。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