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工作动态

广西日报:杏坛度春秋 风雨润桃李

2024-09-10 08:10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今天,是第40个教师节。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人生中能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份莫大的幸运,他们不仅教授知识,更引领我们成长。

在八桂大地,有不少这样的好老师,他们有教育情怀,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勤于钻研、业务精湛,淡泊名利。

2024年9月10日《广西日报》教育版遴选了广西5位曾获国家级荣誉的优秀教师,讲述他们坚守教育初心、践行育人使命的故事。

广西师范大学侯莉敏:“探路”幼教不停歇

从解决“入园难”到“入园贵”,从推动普及普惠到高质量发展,在广西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总能听到来自广西师范大学侯莉敏教授的声音。30多年来,她始终以“探路者”的身份,为构建具有原创意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广西学前教育模式躬耕不辍。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在1987年侯莉敏大学毕业后的10多年间,广西乃至全国的学前教育几乎空白。“有一次,到广西农村调研,一位老人问我是不是来办幼儿园,什么时候办?”当时,老人期盼的眼光一直印在侯莉敏的脑海里。所以,在她到南京师范大学攻读学前教育的博士学位时,就把推动广西学前教育发展视为自己的使命。

2010年前后,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着力推动学前教育发展。如何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足广西实际发展学前教育?侯莉敏苦苦思索。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多民族文化对儿童的发展会产生影响,值得我们关注。”从2003年开始,侯莉敏就组建团队,对广西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进行调研,足迹遍及柳州、桂林、南宁、百色、玉林等地市的60所幼儿园,访问幼儿教师1200余人,挖掘和整理多民族文化的课程资源,开发出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课程内容。2014年,侯莉敏主持申报的《融入民族文化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获得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此时,如何实现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成为侯莉敏的新课题。她继续带领团队,深入云南、贵州、广西等偏远农村地区走访调研,探索如何创新并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模式的道路,突破制约西部农村学前教育“覆盖先,提质难”的发展瓶颈。最终形成三方协作(政府—高校—非政府组织)工作机制构建,TOT(Training of Trainer培训者培训)模式的研究成果,在广西、云南近十个县的幼儿园中推广使用,惠及数十万幼儿。2018年,《基于TOT模式的西部农村学前教研机制建设创新实践》再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作为广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与幼儿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同时也是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教37年来,侯莉敏始终满腔热忱。她带领广西师大学前教育专业团队,将学前教育发展成为广西唯一拥有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培养的专业,先后进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广西一流本科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等,建立起学前教育专业在广西乃至全国的学术地位。

南宁职业技术大学黎卫:以职教之力 织传承之美

每逢有教学研讨团队来校,黎卫总喜欢争取机会,带他们到校园里的“谭湘光大师工作室”转一转、看一看。

斑斓多姿的日常饰品,充满民族韵味的壁挂、围巾、披肩……这里有学生们匠心独运设计的壮锦文创佳品。

这个工作室,是黎卫职教生涯的“得意之作”。作为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的她,已在职业教育一线耕耘近30年。多年来,她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积极构建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非遗工坊”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性传承。

“壮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是广西壮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时任南职院艺术工程学院院长的黎卫,把实践探索的首个目标,锁定在了壮锦这一国家级非遗技艺上。

彼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与探索,谭湘光已成为引领广西壮锦发展的关键性民间艺人,是我国唯一一位国家级壮锦工艺大师。如果能与大师携手合作,对培养学生和学校发展将大有裨益。

“当时,许多高校、企业纷纷给谭湘光大师递出合作橄榄枝,各类邀约不断。”黎卫对能否取得合作信心不足。

不出所料,第一次邀约,遭到婉拒;第二次邀约,大师还是存在顾虑……

原因何在?“众多邀约,目的各异,谭大师担忧合作之后,这门非遗技艺是否还能得到系统性的传承与创新。”一番坦诚交流后,黎卫明白了谭大师心中的顾虑。

在随后1年多时间里,黎卫潜心教学改革与研究,最后拿出了一份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非遗工坊”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案。数百页的方案,有壮锦技艺的课程开发,有文化传承的实践规划,有产品创新的能力塑造……

黎卫真做事、做真事的态度与行为,打消了谭湘光大师的顾虑——2016年,谭湘光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入校成立“谭湘光大师工作室”。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师工作室搬进职业教育的课堂,黎卫越发忙碌,但乐此不疲。

她积极对接行业与岗位需求,编写特色教材与课程标准,加深产教融合;鼓励学生们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创作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每年毕业季,学生们的毕业作品面向大众展出,获得广泛关注和赞誉,部分学生的作品还成功投产。

“我们告诉学生,非遗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技艺传承,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精神传承。”黎卫说。

“民族文化+职业教育”这条路,黎卫走对了。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黄平化:用心坚守 静待花开

“用心点亮知识的灯塔,用情成就孩子的未来。”这是黄平化的教育理念。

时至今日,黄平化深耕边境教育已35年。

1989年,他从广西南宁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天等县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

班上43个孩子,其中留守儿童36个,黄平化既是班主任、语文老师,还是家长。初为人师的那段经历,黄平化依然刻骨铭心。“我读懂农村留守儿童内心的缺失,深悟边关民族地区教育的需要,振兴乡村教育、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成为我生命的重要部分。”

2000年,黄平化到天等县城关小学担任校长。那时,学校校风较差、学生厌学,老师人心涣散。黄平化深入调研,将全校70多个“刺头儿”学生集中起来,组建足球队,每天放学训练……通过各种方法感化学生。两年后,该校成为全县乃至全市最好的小学。

2011年,黄平化准备调往南宁。“希望你和我们一起在这里创业,我们会给你足够的创业平台和空间。”当时崇左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一席话,让他非常感动,决定退掉调函,担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校长。

创业之初,筚路蓝缕。黄平化秉持“好学校从关注每一位师生开始”的办学思想,通过实施“五子工程”,他为教师发展引路子、压担子、搭台子、扶梯子、树牌子,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提升了整个教育集团的实力。

2014年,黄平化正在酝酿寻找接班人的时候,在一次大会上,近100名老师哭了。那一刻,黄平化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我就不信,在崇左办不出一所好学校,在祖国南疆办不出优质教育。”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接下来的10年,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从1所发展到4所,教师从几十人发展到600多人,学生从400多人增加至近1万人。

黄平化创办的“春风化语”名师工作室,先后带出正高级教师9名、特级教师7名、国家级名师1名、广西名师4名,有26名教师荣获自治区教学比赛一等奖,他主持的项目还摘取了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实现广西边境基础教育教学成果零的突破。

累计行程8000多公里,走遍边境线的110多个教学点,作为自治区名校长团队领航人,黄平化跋山涉水,用青春和汗水浇灌自己钟情的“强教兴边”事业。

南宁市第二中学彭俊姣:教作文,更教做人

那天,晚霞格外美丽,彭俊姣走进教室,把全班同学“赶”到连廊上:“出去看晚霞!这也是学习,不懂得美的人是学不好语文的。”那个傍晚,同学们陶醉于远处天边的“余霞散成绮”。

从教41年,彭俊姣乐教爱生,以教学艺术启智润心。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语文深入了彭俊姣的骨髓,她会为学生作出了文采飞扬的诗而欣喜,为学生说出富有哲理的话而陶醉,为语言受到污染而着急……

“彭老师教会我怎样审美、生活,她曾对我们说:不会审美是无可救药的绝症。”学生韦烨说。

2019年5月,彭俊姣荣获全国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在颁奖典礼上,她分享道:“作为语文老师,你的优雅就是语文的优雅,你的丰富就是语文的丰富。你不枯燥,语文就会很活泼;你不乏味,语文就会很生动。你永远保有生命的激情,课堂就会美丽无限、精彩不断,学生就会探索不停、追求不止。”

“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是彭俊姣的信念。

对于一些课业完成不太好的同学,她会采取鼓励的方式去“温暖”地鞭策他们。当那位同学下一次取得进步时,就会在大家面前表扬他。“是彭老师让我知晓:原来生气不一定要用吼,赶时间不一定要用跑。”同学们这么说。

在长期教学中,彭俊姣发现,受教育资源条件限制,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较浅,学生作文多为“套作”,写作能力普遍薄弱。

她针对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真写作”教学探索和研究。归纳提炼出“真写作”教学的双向三大要素——教师真命题、真启迪、真树人,学生真性情、真感悟、真做人;引导学生写作时树立四个意识——问题意识、自我意识、交际意识和文体意识;从五个维度提升文章品质——独立思考写出哲理、入木三分写得深刻、展现个性写出韵味、妙笔生花写出文采、巧妙结构体现创意。她的课程教学成果获2021年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回忆起在校时光,有学生说:“回想当初,彭老师逼着我们写读书笔记、‘心泉’周记,让我们养成了平心静气、心无旁骛的好习惯。”

彭俊姣担任教研组长22年,倡导“涵养正气、以文化人”的教研组文化,打造名师团队,成为学科标杆。她带领团队支教,足迹遍及广西多地边境学校,累计送教下乡102场次,培养的骨干教师数以千计。

2023年,彭俊姣入选国家教学名师。今年8月,入选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文桂萍:上好一课 编好一书

“文老师的课,我们最期待”“文妈妈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没有之一”“得遇良师,三生有幸”“希望毕业之后还得到文妈妈的指点和关照”……每逢毕业季,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微信群里,总有学生自发给管理工程学院的文桂萍老师留言,表达对她的喜爱、尊敬和即将离别的不舍。

“从教36年,文桂萍老师在教书育人和知识传授方面都做到不遗余力、毫无保留。”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副院长代端明分享了一个例子,每逢文桂萍担任班主任,她都会提前认真了解学生档案,新生入学时她都能叫出学生的名字。

学生不仅喜欢上她的课,更喜欢她的为人,亲昵地称她为“文妈妈”。

作为工程造价核心课程《建筑水电工程计价》创始人,文桂萍对课程内容烂熟于心,即便这样,她给学生上课前都会精心备课,增加新鲜例子和政策,通俗讲解,力争出新出彩。

1990年至今,文桂萍一直兼顾学校建筑勘察设计院的建筑电气设计、概预算等工作。随着经验不断积累,文桂萍成长为一名“能说能做”的双师型教师。

2007年,文桂萍顺利取得控制工程硕士学位。有了厚实理论支撑,她在总结教学、管理与工程实践经验基础上,撰写发表建筑电气、工程造价、教学研究等论文20余篇,主持和主要参与研究结题的省级纵向课题17项、横向课题4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这句话,一直印刻在文桂萍心中,她努力付诸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为了方便学生吸收掌握,文桂萍将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课进行项目式、模块化重构,整合为新的《建筑水电工程计价》课程,率先创设“梯级步进教学模式”。

一手抓课程建设,一手抓教材建设。36年来,文桂萍主编主审出版教材15部,主持全国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简介与教学标准编写,并获2021年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师者,做好‘一师’,上好‘一课’,编好‘一书’,带好‘一群学生’,无需轰轰烈烈,但求润物无声。”这是文桂萍从教36年的追求。

因为在平凡岗位上的突出贡献,文桂萍先后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广西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