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能平,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群教授。从教37年来,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守在教育教学一线,躬身践行“教育是一生的使命”的座右铭。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中华优秀茶教师、广西教学名师、农业农村部首批服务乡村振兴“名课名师”、广西茶业大师等荣誉称号。
一、躬耕教坛,做学生成才的守望者
1988年从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毕业后,古能平便踏上了职教教师的道路。彼时,他所任教的学校正处于成人高等教育办学阶段,面对年龄比自己还大的学生,古能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直面压力勇担使命,化挑战为育人动力。
初为人师的古能平,心中始终思考着一个关键问题:如何践行学校为企业和行业服务的办学理念,怎样培养出优秀的茶业人才。经过深入思考与不断探索,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学以致用,按需施教。此后,田间地头、实训基地、生产车间、图书馆、教室课堂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他通过钻研教材、查阅文献、课堂模拟、入企锻炼等方式,不断磨砺自己。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古能平的教学技能得到了极大提升,顺利完成了从教学新手到教学能手的蜕变。从教37年来,古能平将一腔赤诚皆化作三尺讲台的风霜履痕,以师者匠心,在职业教育这片沃土上默默耕耘、精业笃行。他为广西茶产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人才,他的多位学生先后荣获“广西工匠”“全国农业行业技能能手”“广西技术能手”“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广西茶业大师”“六堡茶产业青年岗位能手”“茉莉工匠”等称号。
二、专注创新,做专业发展的领头羊
作为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教学团队负责人,古能平带领团队教师深入推动“全面改造,重点打造,典型塑造”三层递进式模块化课程改革,以新技术、新标准、非遗特色化、模块化为导向构建新型专业课程标准。在古能平团队努力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茶叶专业先后取得“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国家骨干专业”“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中华茶文化传承与创新)”“自治区特色示范专业及实训基地”“自治区级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国家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等国家级、自治区级标志性成果,教学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等奖项。古能平坚守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在淬炼学生专业本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思政教育的精准滴灌,指导的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华茶艺”比赛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技能创新成果交流赛优秀项目展示三等奖等多项专业奖项,其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和指导的学生社团先后荣获自治区先进班集体、广西高校“活力团支部”,并入选全区100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学生社团”。
三、服务产业,做茶叶进山出海的领航员
职业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加速器。古能平怀揣着“一片绿叶成就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信念,他积极投身梧州市苍梧县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针对山多地少、海拔高、与六堡茶原产地隔山相邻等特点,为苍梧县制定了种植原生态六堡茶的发展路径。经过多年的培育,苍梧县建成核心产区茶园面积6000多亩,带动六堡茶产业从业人数近万人,农民逐步走上致富道路。据统计,古能平多次参加助农培训活动,累计培训超过1000人次,辐射带动多地的茶产业发展,被自治区农垦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如今,在职教出海的浪潮下,古能平积极参与茶文化发展的国际交流,推动茶文化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自2020年以来,他参与面向东盟国家开展茶文化讲座或技术培训6场(次),主持建设《中华黑茶·六堡茶》课程资源并推广至泰国国立皇太后大学、斯里兰卡乌瓦威拉萨大学等4所海外院校(研究所),进一步促进了茶文化走向国际。
古能平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茶学教育一线,用热情和情怀,点燃了一代代学生对茶学的热爱。在他的引领下,茶学不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而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精神的修养、一种文化的传承。征程万里,重任在肩。他将继续深耕茶学教育,为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作出新的贡献!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