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工作动态

中国教育报:一次跨越千里的接力支教

广西玉林选派教师赴四川凉山支教

2020-10-20 16:25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今年1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向广西玉林当地教育部门发来致谢函,表扬了顾梅、廖月友、宾毅、林波秀、吕玲玲、张丽梅等教师在支教期间作出的贡献。

两年来,广西玉林积极响应教育部实施的“凉山教育帮扶行动”,先后派出三批共15名教师赴凉山支教,与当地学校结下了深厚情谊。

山高路远,千里奔赴大凉山

川桂两地,山高路远,相隔千里。

2019年8月30日,林波秀与刚满三岁的女儿及家人依依惜别,踏上了奔赴四川凉山的旅程。她拉着将近20公斤的行李箱,肩上还背着一个很大的背包。

“衣服要带够,那边冬天比我们这边要冷。”与林波秀一同前行的几位教师都这么认为。他们扛着重重的行李,辗转了4种交通工具,次日才到达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西昌市。

到了当地,玉林的支教队员们了解到,凉山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当地中小学56人以上的“大班额”超过3000个,校舍不足、寄宿学校学生床位紧缺等问题突出,教师缺口1.5万人。

“凉山人民急切希望教育支援。我感到身上的责任更重大了。”林波秀说。她与队员们暗下决心,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为这里的教育献上一份力。

随后,林波秀、吕玲玲、张丽梅被安排到德昌二小工作,开始了一个学期的支教生涯。

玉林选派前往凉山的第一批支教队员,除了林波秀3人,还有顾梅、廖月友、宾毅3人(安排到普格县民族中学支教),他们组成了玉林首批赴凉山支教队员。

这些支教队员,既有不到30岁的年轻教师,也有年过五旬的老教师。

“说句真心话,做决定前,真没考虑那么多。”已年过五旬的玉林北流中学教师顾梅对支教工作充满热情,“尽心尽力去做了,人生就更丰富了,生命就更有价值了。”

不畏困难,倾情付出支教忙

“要让输血变为造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本次支教活动组织方提出的要求,也是支教队员们的一致看法。

“给当地学校做希沃白板技术培训、协助学校教导处各项工作、参与学校德育团队、指导小小广播员朗读录制……”玉林市玉东新区第三小学教师、支教队员吕玲玲,在日记中记述了一系列支教工作。

“我主动与德昌二小的老师们沟通交流,在传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同时虚心向他们学习。”吕玲玲说。

上示范课、做讲座、师徒结对、参加教研活动、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发展献策……

作为第二批支教队员,玉林市博白县中学副校长秦伟带领刘敬福、郑海英、吴川平3位教师,于2020年春季学期(5月起)来到普格县民族中学,接过了第一批支教队员的“接力棒”。

“你们到了那儿,不是代课的,主要是要带团队!”秦伟始终记得本次支教培训项目负责人、河南师范大学彭小洪老师的这句话。支教期间,秦伟等人向普格民中提交了近10份关于学校发展的方案和建议,受到该校领导班子的重视。

“他们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就学校的课程开展、教学工作整体规划、学校年级管理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促进我校的改革,使我校的管理越来越规范高效。”普格民中给支教队员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薪火相传,川桂之情剪不断

2020年秋季学期,玉林派往凉山的第三批支教队员已经出发。他们分别是来自博白县中学的莫强、阳华弟、吴川平、王彩霞,以及来自玉林市玉东新区玉东小学的黄婷、关珍妮。

“接到支教通知,在短暂的犹豫后,我最终还是选择把我对教育的爱带到这里。”黄婷说,她正在为提高德昌二小二年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而努力着。

“慢慢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和支教的伙伴们一起,像家人一样生活,和孩子们一起,像亲人一样学习,快乐而充实。”关珍妮说,“这里的孩子开心,我便欢欣。”

尽管第一批、第二批支教队员已经回来,但玉林对凉山的支教工作仍以多种形式延续着,双方的情谊剪不断、割不裂。

2019年12月,玉林博白中学“蔡东云名校长工作室”派出朱囿伊、姚传宇等几名非支教队员前往凉山,给普格民中送教送培,还捐赠了价值10980元的体育和音乐器材。

作为第一批支教队员,顾梅已经结束了支教工作,但她始终放不下对凉山学校的牵挂。今年春季疫情防控期间,她联系一家公司为普格民中捐赠了价值8000元的抗疫物资。

顾梅说:“支教,让我多了一份牵挂。这段经历让我历练和成长的同时,也让我收获了感动。”

(本报记者 欧金昌 特约通讯员 钟婵)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