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各高等学校: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成果等次评定方法(试行)》(桂政办发〔2018〕144号),我厅组织开展了2023年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等次评定工作。经评审专家委员会评审、我厅审定,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同意,现将2023年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10项特等等次,60项一等等次,150项二等等次予以公布(具体名单见附件)。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再创佳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加大对教学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充分发挥教学成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借鉴,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1.2023年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等次名单
2.2023年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等次名单
3.2023年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等次名单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2024年4月8日
附件1
2023年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等次名单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完成者 |
所在单位 |
1 |
高中物理教学“三实联动”13年探索与实践 |
陈雪峰、何鹏、冯官凤、黄文斌、禤小平、黄格、李小梅、吴小华、梁德清、刘珑 |
南宁市第三中学 |
2 |
指向大概念的“一核三情五环”化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范斌、苏宏岩、岑素艳、李晓、赵伟华、王英、郑丽萍、吴俸隆 |
南宁市第二中学、南宁市第四中学、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林中学 |
3 |
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学适性阅读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
覃庆田、王情、陈静、潘兆元、靖萍、谭蒙、陆世华、谢丽、黄巧丽 |
柳州市柳江区基隆开发区小学、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柳州市柳江区教育局 |
4 |
侗音情 民族魂——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文化自信提升的二十年探索与实践 |
石彦辉、甘群、李君、吴志强、邓颖贞、李怡丹、覃丽娟、曹菊、杨玉美、韦燕萍 |
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中学、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艺术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桂林市第十九中学、柳州市民族高中、三江侗族自治县三江中学 |
5 |
基于就业导向的民族地区特殊学校职业教育课程研究与实践 |
莫秀春、卢素珍、李珍珍、葛晓凤、韦客先、何文妍、苏洁梅、何艳芳、陈广群、黄干 |
扶绥县特殊教育学校、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
6 |
递进式培训 情境化实践 系统性反思:乡村骨干教师“三力”提升模式建构与实践 |
莫运佳、王文蓉、彭宁、李红、谢明明、吴靖、姚媛、蒋谊芳、朱习冰 |
南宁师范大学、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宁市兴宁区教育局教研室 |
7 |
小学劳动教育“食·耕·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赵洁玲、赵萍、蒋士会、刘树亮、赵慧琴、黄金兰、林娜、曾丽、阳文、莫林佳 |
桂林市胜利小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学校 |
8 |
“四立”育人的十年实践 |
刘北文、廖宇、李其斌、黄慕蓉、黎晓妮、陆彦君、谢巧明、陈剑慧、黄刚柱、吴凤珍 |
梧州高级中学 |
9 |
培育积极心理 奠基幸福人生:中小学积极心理课程教学实验的15年创新实践 |
高永金、张瑜、余欣欣、赵颖慧、李红云、黄新新、邹同群、何晓宇 |
广西教育研究院、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灵川县教育局教研室、桂林市第十八中学、桂林市第十四中学、柳州市钢一中学 |
10 |
高中地理“四核四阶三路”学科育人创新实践 |
周代许、毛秀英、庞薇、罗惠中、白婕、石阳、霍银涓、高旗、胡波、卢远 |
南宁市第三中学、南宁师范大学 |
附件2
2023年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等次名单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完成者 |
所在单位 |
1 |
联动与共生:基础教育领军人才长程培育的创新实践 |
孙杰远、叶蓓蓓、闫若婻、王彦、杨茂庆、覃泽宇 |
广西师范大学 |
2 |
小戏剧·大德育:教育戏剧融入主题班会活动的创新与实践 |
言姝媛、童芳丽、吴训慈、张纹珑、杨传利、李红、赵宏、朱金城、邓云斌、梁宇曦 |
南宁师范大学、柳州市柳江区教育局、广西民族大学 |
3 |
孤普融合:“三聚三师五翼”培养孤儿学生健康成长的实践研究 |
苏艳春、韦翠良、黄淑娴、李彦萍、张冬成、李鸿芒、宁杰梅、席路艳、蒙元思、邓玉勤 |
南宁市明天学校 |
4 |
基于向海资源的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
李朝章、全梅山、何文慧、陈坤尤、黄宏伟、唐碧霞、吴爵琳、曾丽全、黄昌云、李鸿霞 |
北海市北海中学、北海市第二中学(北京八中北海分校) |
5 |
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四海”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10年探索 |
林允艳、陈玉、罗德凤、杨乾智、李家燕、庞毅、陈宗东、石文静、张绍桢、张勇娟 |
北海市海城区第十五小学、北海市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所、北海市海城区教育教学研究室、北海职业学院、北海市海城区第六小学 |
6 |
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圆”模型构建与实践 |
谭明雄、李伟中、郑桂海、张中、王伟红、宋永忠、李秀英、李洪、邱春兰、钟玉君 |
玉林师范学院、玉林市民族中学、玉林市锡昂中学、玉林市玉州区茂林镇大芦小学 |
7 |
孤独症儿童“社交故事+积木游戏”教育康复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周琴、陈清康、韦昌铭、李晓钰、谭琪、谢小凡 |
北海市特殊教育学校、西北师范大学北海附属中学 |
8 |
三结合五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
邓东锋、许发刚、刘小康、邝桂梅、龙炳朝、蔡琼枝、韦双舒、詹文艳、覃秋念、吴婉忠 |
柳州地区民族高级中学、柳州市第九中学 |
9 |
自主·交往·沉浸:基于全园共享区域活动的幼儿园游戏课程25年实践探索 |
李瑛、周吉莉、马丽、左群燕、唐榕敏、徐乐音 |
桂林市解放西路幼儿园 |
10 |
高中数学多元化作业设置与评价八年探索与实践 |
谭远森、何德材、杨春兰、王建莉、张庆均、彭乾、张瀚方、李琦、陈华盛 |
梧州高级中学 |
11 |
边远山区普通高中科技创新教育实践研究 |
罗尔波、韦凤金、覃勇闯、黄婷婷、韦天值、莫肯纳、覃雪瑛、牙胜盛、潘庆义 |
河池市第二高级中学 |
12 |
立体构建,多元发展:农村初中地理“四性四阶”梯度学习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黄芳兰、谭湘霞、蒋谊芳、赖佳慧、李顺荣、何腾芳、文艳、文喜福、蒋艳婷、田虹 |
永福县永福镇湾里初级中学、贵港市江南中学、桂林市第十九中学、柳州市东环路小学、永福县教育局、桂林市第十六中学、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桂林市临桂区第一中学、桂林市桂林中学 |
13 |
基于STREAM教育理念的农村幼儿园海丝路文化课程的实践探索 |
苏敏、刘阳、邓小霞、何茜、苏放、陈美怡、庞承君、范洁源、陈静丽、花春华 |
北海市银海区银滩镇中心幼儿园、北海职业学院、北海市银海区教育教学研究室、北海市银海区侨港中心幼儿园 |
14 |
以社会融合和就业驱动为导向的县级特教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十年探索 |
熊碧芳、张程、邹冲、龚丽、王海妹、陈义梅、刘婧杰、王长生 |
荔浦市特殊教育学校 |
15 |
课程统整 活动搭台 数据赋能:小学生家国情怀培养“诗词+”模式的实践 |
骆春燕、罗德凤、金廷艳、梁雪燕、吴海雯、黄丹、葛欣、梁明慧、黄丽琴、龙先昆 |
北海市海城区第一实验小学、北海市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所 |
16 |
小学“理·创作文”的教学实践探索 |
庞锡兰、张人崧、梁树清、罗理梅、黎云、梁雪、文朝红、邓玉娥、何秀姬、蒋瑜 |
玉林市玉州区迴龙小学、玉林师范学院、玉林市玉州区旺瑶小学、玉林市玉州区东环小学 |
17 |
传承非遗 弘文立德: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二十年实践探索 |
熊体康、黄瑜莹、朱香英、覃丹莉、张弥、阳小燕、唐付东、张德萍、程曦 |
桂林市桥头小学、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18 |
民族地区小学作文“五阶五能”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莫秀娟、韦敏菊、吴毓剑、覃爱轩、龙晓燕、韦殿妹、兰敏娟、韦静、蓝婕英、吴秀斌 |
河池市金城江区第六小学 |
19 |
真情境·群任务·微项目:初中物理生活化探究“教·学·用”融通的实践探索 |
马芸青、黄颖红、陈媛、赵娟、牛珊珊、姚媛、彭群岭、邓国、蓝曼菱、蒙靖秋 |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南宁市第二中学、南宁师范大学、南宁市青秀区伶俐中学、横州市民族中学 |
20 |
PBL理念下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自觉的“诊研训行”园本教研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黄慧文、赵建霞、陈沁湉、吴夷雯、卫茵、梁媚、陆晓慧、黄璟、莫源秋、唐念 |
广西大学第一幼儿园、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21 |
创优·共享·回归: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在线教育资源建设与实践 |
欧启忠、肖荣亮、柯小华、黄景文、王丽华、青军、陈桂军、陈廷丽、姚潇婷 |
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技术和信息化中心、广西大学、梧州市第一中学、南宁市位子渌小学 |
22 |
指向双素养培育的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研究与实践 |
张清苹、江洁丽、苏静怡、李品仪、张胜前、侯刘起、唐素琼、蓝婉、戴东怡、叶明 |
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桂林市第三中学、南宁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佛山市顺德区杏坛梁銶琚初级中学 |
23 |
基于城乡“模拟家庭”的“一体两翼三协同”民族团结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樊蓉、梁晓慧、梁鹤飞、凌栩栩、彭菁、卢帅、罗慨、文敏、陆素莹、莫慧琼 |
南宁市第十四中学、上林县巷贤中学 |
24 |
尊重、自主、开放、真实:基于“四大原则”的幼儿园区域游戏创新实践 |
廖丹萍、谢艳妮、蒋雅萍、张治中、汪滢、颜印华、黎晓明、阳莉、牙思文、梁易林 |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幼儿园、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一实验幼儿园、南宁市第一幼儿园、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机关保育院、广西区直机关第一幼儿园 |
25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三维三阶三化”初中班级德育创新实践 |
石鹏、杨捷、陈爽、陶琳、王刚、樊蓉、梁晓慧、谭琳琳、舒萍、毛颖 |
南宁市第十四中学 |
26 |
“三悦”托育课程建构的十年探索研究 |
蔡骊娆、黄柯、李钰燕、杨彦、蒋雅萍、邹晨露、佘雅斌、汤曼良、戴琰琰、韦艺雪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幼儿园、广西教育研究院、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27 |
邕城本土文化进课程--“安所遂生”视域下幼儿园课程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
韦涛、黄严、滕忠萍、农静姿、王一梅、蒋宜宏、袁媛、余婷婷、李林玲、黄晓云 |
南宁市第三幼儿园、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医科大学 |
28 |
基于“木棉五星”国防特色课程的小学整体育人体系 建构与实践 |
杨艺、甘超萍、洪雁、梁福玲、刘明松、卢燕、王立毅、姚坤凤、侯丽衡、岳锋 |
桂平市西山镇城西小学、桂平市西山镇中心小学、桂平市金田镇中心小学 |
29 |
析·改·创·享:小学科学实验器材改进与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
梁惠娟、孙世红、俞宁、刘英、梁东文、李祉烨、林湲、王梦诗、黄素飞、谢琬婷 |
南宁市凤翔路小学、南宁市南湖小学、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南宁市桂雅路小学 |
30 |
“多元·协同·共进”教研赋能广西县域教学质量提升的十年探索与实践 |
吴玉龙、韦珺、莫东霞、颜国英、姚怡超、陈庆文、冯桂贤、林绍强、黄献良、杨旺永 |
广西教育研究院、玉林师范学院、靖西市教学研究室、崇左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百色市田阳区教研室、桂平市教学研究室 |
31 |
“三协同四模块六融入”后发展地区幼儿园民族文化传承模式创新与实践 |
刘潇、黄雪萍、覃丽明、梁志斌、谭萍萍、曹慧莹 |
河池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
32 |
旨在学生素养培育的“大成”过程性评价的实践与成效 |
苏里莉、倪峥、莫次华、钟金宏、陈春丽、梁琼、李新、卢豪、陈晓艳、苏健、李坚、罗丹 |
玉林市玉州区古定中心小学、玉林师范学院、玉林高级中学、玉林市玉州区东成小学、玉林市锡昂中学、玉林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玉林市玉东新区第四小学 |
33 |
大数据采集,智能化融合:数字化精准教学支持模型建构的实践与探索 |
覃方确、葛伟、余超、谢颖、刘健、魏小川、李冬友、何柱杰、谢毅波、朱秋清 |
柳州高级中学 |
34 |
“知行互促”的初中思政课作业设计改革十二年实践 |
潘娟、周小龙、闫文忠、蒙宇、宁燕妮、郑花花、肖迟、韦雪婷 |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桂林市卓然学校、桂林市国龙外国语学校 |
35 |
非遗传承融入民族地区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朱其现、朱晓佳、江浩、谢丰泽、杨春华、黎先礼、吴鸿丽、黄燕、何春燕、张浩飞 |
贺州学院、南宁理工学院、富川瑶族自治县第二小学、八步第一初级中学、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都安瑶族自治县城北小学、贺州市平桂区民族学校 |
36 |
地域化·生活化·数智化:“传统工艺”劳动课程校本开发的创新性探索 |
蒋士会、谢登斌、张钰与、蒋文荣、粟芳、李维、赵翠艳、贾金生、陈菁、杨志平 |
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市桂林中学、桂林市第十一中学、桂林市大河中心校、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桂林市卓然学校、玉林市玉东新区玉东小学、湖南科技大学 |
37 |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思维模型建构的实践与研究 |
刘洁瑾、覃桂宁、周琴、黄媛、黄明刚、付继哲、高杨、陆雪闻、杨淞淋、吴丹 |
柳州铁一中学、柳州市第二中学 |
38 |
边境中小学“七备八步法”生态国门德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蒙坚豪、黄健毅、农荣富、马玉杰、黄铭盛、吴晓宁、黄杏妮、邓春华、赵海莉、郭正芳 |
凭祥市高级中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凭祥市教师进修学校、凭祥市第一中学 |
39 |
强化价值引领的高中思政课“一主五学两融合”教学模式 |
范清、蒙燕毅、李书强、莫夏莉、韦慕蓉、韦红誉、韦振强、韦银凤、蓝秋莉、原蕾 |
贵港市高级中学、兴业县高级中学 |
40 |
笔直行正·书艺育人:中学书法课程实施与育人价值实现的十年探索 |
姚培鉴、林芸、程晓玲、潘宇、林志成、甘培荣、杨传龙、蒋谊芳、刘梦楠、叶枫叶 |
桂林市第十九中学 |
41 |
立品·立行·立人:民族地区普通高中“田野学习”的创新实践 |
黄海娟、黄玉燕、韦新喜、谢超洪、陆蓉、王桥仙、张海燕、伍广成、赵天明、覃志芳 |
崇左市高级中学 |
42 |
四步联动·三阶递进·两重展示:项目式学习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10年实践 |
刘卫、温爱娟、康书豪、岳洪芸、檀霞、陆崇吉、陆世高、都基毅、刘超君、文新善 |
钦州市第十九小学、钦州市子材小学、北部湾大学、北海市第五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馆、柳州市鱼峰区里雍中学、钦州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钦州市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43 |
做·悟·创:小学“行走的劳动课”的探索与实践 |
陈冬寒、李敏、刘映卓、马瑞欢、梁莉彦、张梅丽、刘文伍、卢富强、温晓琳、黄枝 |
桂平市逸夫实验小学 |
44 |
“赛育融合三建设”青少年机器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7年的探索与实践 |
林边菊、周龙、龙云、梁平、陈华英、卢通、梁清、陈敏华、林大华、陈驰 |
南宁市第二中学、南宁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南宁市新秀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技术和信息化中心、南宁市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中心 |
45 |
自由·实践·交际:由立言到立人的小学进阶式作文教学的创新实践 |
李桂良、罗海峰、吴金龙、黄幸幸、林小连、蒋丽坤、廖永艳、李想、韦昌勇、廖源 |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培训中心、南宁市兴宁区教育局教研室、南宁市邕武路学校、南宁市朝阳路小学、南宁市兴宁区天德路学校、南宁市兴宁区金川路小学、南宁市虹桥小学、南宁市中兴小学 |
46 |
双线交融 三化共育:小学英语育人文化的十年研创 |
兰东梅、郑彩燕、韦健、范燕荣、寇艳红、黄燕菊、龙玲玲、韦岚岚、程樱、张献文 |
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柳州市柳江区教师培训中心、柳州市柳太路小学、柳州市雀儿山路第二小学、柳州市城中区教育局教研室、融安县教科研培训中心、柳州市柳南区实验小学、柳州市驾鹤路小学、柳州市雅儒路小学、柳州市文惠小学 |
47 |
“一核心双系统四驱动”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30年的实践探索 |
耿春华、梁臣凤、赵颖梅、蒋馨茹、杨斌勇、韦晓、田彬、苏娟、莫丹、赵媛媛 |
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宁市三美学校、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南宁市滨湖路小学 |
48 |
汲民族“巧”智慧,融乡间“真”情境:提升民族地区小学生数学素养实践探索 |
蒋晓云、陈宗行、韦程东、肖立章、李织兰、李春莲、邓富元、欧阳晓、邹循东、农方燕 |
桂林学院、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镇中心校、南宁师范大学、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市临桂区汇荣小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
49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1+3”生活化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 |
蒋聪、林艳、廖海彤、周莲、田慧玲、周锦涛、刘培培、刘娜、黄建芸、庾立忠 |
桂林市卓然学校、桂林市汇通小学、桂林市七星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桂林市华侨小学 |
50 |
细读-联比-融合:从单篇到群文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15年探索 |
冯海英、张伟超、罗锡英、黎业田、肖国栋、杜萍、李寿娟、庞明霞、吴红梅、黄晓华 |
玉林师范学院、玉林高级中学附属初中、玉林市玉州区第八初级中学、玉林市玉州区名山中学、玉林高级中学 |
51 |
基于核心素养的“双线驱动 三融聚力”小学科创教育模式18年探索与实践 |
谢小燕、庞国艳、李冬华、俞宁、刘英、罗瑶、黎俊良、安玲 |
南宁市滨湖路小学 |
52 |
生生语文“三全”综合育人模式实践研究 |
唐子江、陈玉秋、陈广林、岑学贵、周剑清、樊中元、孙艳庆、伊腾、易振仁、何富荣 |
广西师范大学、桂平市教育局、桂林市首附实验中学、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大小学 |
53 |
增值评价视域下学校课程育人“三全综评”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陈德上、周妙泉、黄燕华、韩宇虹、张桂、张娟、韦海晖、钟钰群、曾广荣、刘静 |
北海市银海区第一小学 |
54 |
以名师育优师:小学游戏化教学“种子”教师“U-S-S”协同培育实践探索 |
黄姣华、蒙碧姬、许红星、向燕、蒲雯、林广武、吴凤清、陆彬彬、李灵焱、张引俊 |
南宁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北流市贵门堂小学、南宁市普罗旺斯小学、南宁市兴宁区平云路小学、南宁市明秀东路小学 |
55 |
自研·创生·共拓·践模·促思:涵育思维的高中化学自主学习新形态的探索 |
董作宝、石晨阳、杨帆、郑晓宇、谭宇丽、梁仕芳、梁凤、甘燕芳、李良锋、蒙思杏 |
贵港市达开高级中学 |
56 |
“产学研”一体化孤独症儿童康复 教师专业化成长体系创新与改革实践 |
郭德华、秦春婷、陈国治、沈明翠、张明武、黄海燕、张静、黎莉、黄丽婷、黄婷 |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广西幼专特殊儿童关爱服务中心 |
57 |
U-S协同的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 |
庞博庆、庞礼金、芦英峰、李志强、韦冬妮、苏华丹、潘承猛、杨晓琳、刘继益、江惠英 |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南宁市第三中学 |
58 |
“五课堂五协同”艺体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 |
邓良彩、陆晓森、陈旭升、梁钊、董丽兰、冯贤晓、叶胡媛、黄妮琼、杨琳竞、林靖 |
贵港市荷城初级中学、贵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59 |
为成长奠基:“思维·语言”三阶学习范式实践探究 |
桂华、秦晖、陈燕虹、廖艳红、吴振芬、阳燊、贝莉莉、万丽萍 |
桂林市秀峰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桂林市秀峰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桂林市卓然学校、桂林市秀峰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桂林市秀峰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桂林市秀峰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桂林市秀峰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桂林市秀峰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
60 |
看见未来·自主发展:高中生涯规划“三方五维四力”育人体系建构与实践 |
覃炳昌、夏焕生、陈旭升、莫子英、杨炳耀、莫有童、梁顺宁、杨路、李红、阮钰玲 |
贵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贵港市覃塘区覃塘高级中学、贵港市江南中学 |
附件3
2023年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等次名单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完成者 |
所在单位 |
1 |
重实践 培情怀——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视域下的“三进”实践 |
邬敏怡、苏举红、苏静静、纪悦、方燕、覃仕聪、谢炜光、张韵澈、韦炎春、邓杰光 |
梧州市第一中学 |
2 |
以生为本 多元开放 教学相长——中学影视教育沉浸式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
梁二天、韦远见、赵小英、李迎、林骏贤、卓伟玲、覃白妮、李优、付松锋、秦桂芳 |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南宁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 |
3 |
边境地区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三阶三维五环”模式研究与实践 |
钟旻芬、陈立敏、黄健毅、蔡晓珍、陈香娥、卢肖力、黄梅丹、蒙转凤、李春美、韦崇娟 |
扶绥县实验学校、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
4 |
培根铸魂 踔厉笃行:根植校园革命史料的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十年实践探索 |
关剑锋、卢飞若、黄奕、周玉冬、陈艳、朱沁夫、孙丹、莫岚、刘萍、李爱莲 |
桂林市桂林中学、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5 |
德智融合·内外贯通·知行合一:初中大思政育人模式的研创与实践 |
李梦玲、何才志、叶晓云、罗圣、袁丽娜、万薇、计艺、邹显慧、肖尧、曾晓云 |
柳州市第八中学 |
6 |
“悦纳自我、根植乡土、厚爱家国”的中小学认同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 |
夏辉辉、李杰、张才能、赵志东、黄平化、吴红、钟奕平、黎毅、韦献华、黄小娜 |
南宁师范大学、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宁市第三中学、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宁市第四中学、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7 |
中学生生涯教育“CFCA”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
苏娟、梁臣凤、刘旭艳、耿春华、陈宛玉、卢璐、谭焙垚、李怡莲、李玢兵、农彩珍 |
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南宁市第十三中学、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南宁市兴宁区教育局、南宁市第八中学、南宁市第二十中学 |
8 |
“厚植情怀、聚焦素养、勇担使命”幼小初高科创教育555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刘宝、陈艳圆、农莹、唐小燕、刘淑颖、李桃、罗宇宏、廖大赞、李长久、黄静静 |
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市第十七中学、南宁市西乡塘区人大常委会、南宁市西乡塘区素质教育中心、南宁市鑫利华小学、南宁市北湖路小学、南宁市北际路小学 |
9 |
市派县聘 四段精扶 内化衍生:持续促进市县高中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柳州经验 |
覃卫东、石欣、蓝树民、蒋柳红、陈致富、廖玉玲、罗生、宾昕、蒋香玲、罗涛 |
柳州市第二中学、鹿寨县鹿寨中学 |
10 |
数智融合——边境小学家国情怀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梁利、杜向武、杜凯、李金、王忠艺、邓丽芳、陈留、黄媚娟、李丽娟、岑佳佳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三小学 |
11 |
小初高一体化培养学生责任感“五三三”模式的实践研究 |
陈祖谦、魏滟欢、莫美琳、莫冬燕、欧彩雯、唐锦霞、王雪敏、覃琼仪、谭斯霞、徐风英 |
岑溪市岑溪中学、岑溪市第一小学、岑溪市岑城镇思孟小学、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岑溪市教育工作委员会 |
12 |
数字赋能的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十二年探索 |
秦晓刚、李樱、苏瑞、侯洁、蔡祺琪、容木桂、赖文继、袁磊、秦晖、李玉华 |
桂林市电教仪器站、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市第八中学、桂林市中山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技术和信息化中心、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市秀峰区教育局、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13 |
小课堂·大先生: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新形态实践探索的桂中经验 |
韦革、宋汪洋、梁娟、冯陶艳、韦炫蓉、臧海迁、李春亮、韦静恒、闭辐群 |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来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来宾市第一中学、来宾高级中学、柳州地区民族高级中学、柳州高级中学、三江侗族自治县三江中学 |
14 |
“五元”驱动模式构建高中思政“本·真”课堂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
邓化礼、黄艳玲、王一雯、农大明、张坚、蒋长璐、奚晓莉、杨永康、农春好 |
南宁市第二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15 |
基于积累·点拨·升格构建的“123”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刘广勇、庞冠亮、陈业琼、陈南君、李海宁、王春兰、陈禹同、陈越芳、王春凤、陈惠 |
陆川县马坡镇初级中学、北流市东湖初级中学、玉林市福绵区樟木镇第二初级中学、陆川县古城镇中心学校 |
16 |
“传国音 扬国韵”边境民族地区音乐特色课程创新开发与实践 |
莫海冰、郭云馥、闫若婻、吴蝉栖、黄文凤、肖艳莉、邓莉、韦艳虹、胡宁、姜明明 |
广西教育研究院、广西师范大学、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南宁市第二中学、南宁市解放路小学、南宁市华侨实验高中 |
17 |
基于智慧教育的精准“教、研、评”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
阮开德、张献军、桂科、周柳娥、石文铭、冯玮、秦小晶、黄宪芳、陈琳、罗国菲 |
柳州市城中区教育局教研室、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柳州市城中区教育局、柳州市龙城中学、柳州市弯塘路小学、柳州市马鹿山中学 |
18 |
玩创展评一体化:小学科创教育二十年实践与探索 |
李长久、青军、王丽芳、傅日玲、黄思宁、赵福来、张岚、赵日雄、苏丽萍、潘爱丹 |
南宁市北湖路小学、南宁市位子渌小学 |
19 |
强体扬专:农村普通高中体育“一课四化”教学改革的7年实践 |
李雪峰、苏津妮、谢欣、徐学旺、李国标、欧起强、陈恒赋、马翠、欧汉荣、郑媚娟 |
平南县大安高级中学 |
20 |
基于儿童立场的“山海绘”主题探究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
陆玲、冼秀丽、唐上洁、张华华、苗苗、牛亚娟、谭景仁、温环菁、董静舒 |
钦州市实验幼儿园、北部湾大学 |
21 |
融合 联动 创生:聚焦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李福灼、杨传利、闻待、吴训慈、吴际、黄敏、林丽珍、何红媛、杨清榕、彭斯斯 |
南宁师范大学、三江侗族自治县教育局、三江侗族自治县教师资源中心 |
22 |
和教·乐学·智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化学实验教学探究与实践 |
杨辉振、杨罕恩、黄都、韦燕群、钟润华、甘善清、宋明健、刘秀莲、韦雅萍、韦冰 |
贵港市覃塘区覃塘高级中学、广西民族大学、贵港市高级中学 |
23 |
基于文化认同的非遗传承课程化:中华粤剧进小学艺术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
方明娟、王素华、温爱娟、黎相艳、陆旭莉、黄晓蓉、谢杏林、翁丽明、廖章萍、王超群 |
钦州市子材小学、北部湾大学、钦州市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钦州市钦北区教育局 |
24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新样态“红豆”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
何富荣、敖克友、李堃、赵玉萍、韦荔蘋、黄婵玲、梁彩滢、唐子江、胡佳、高永金 |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大小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教育研究院 |
25 |
“民族化、生活化”高中陶艺教学实践 |
蓝春晖、廖宇、莫程麟、卢珊珊、黄选立、黄鹏、杨洪、廖舒陶 |
河池市宜州区高级中学、梧州高级中学、柳州市第三中学、柳州市柳江中学、中央美术学院 |
26 |
强基·明辨·铸魂:高中历史史证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廖丹萍、曹湧、韦夏玲、潘俊全、滕腾、李南、陆勇、陈冀丽、吴红、马志民 |
南宁市第三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中心 |
27 |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思政“知行”课堂20年探索与实践 |
梁妮、许中衡、黄菊清、黄云英、卢玉华、梁树清、曾玉兰、谢美、陈梦思、庞业全 |
玉林市玉州区东成小学、玉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玉林市玉州区城西中心小学、玉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玉林市玉州区教育局教育研究室、玉林市玉州区迴龙小学、玉林市玉州区第二实验小学、玉林市玉州区仁厚镇中心小学、玉林市玉州区东成小学、玉林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学校 |
28 |
“三阶双联 数智促学”:美育背景下小学特色音乐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
钟皓、莫海冰、叶梦萍、范昕昱、赵洪啸、李君、戴宇翔、刘明华、吴焕焕、郑虎 |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广西教育研究院、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华中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宁师范大学、毕节市实验学校 |
29 |
大数据背景下建设高品质学校的实施路径实践与探索 |
方万生、谢彩虹、盘俊春、谢松兴、李岸、黄焕星、朱新瑞、李玢兵、莫重生、蒙宗灿 |
南宁市第八中学 |
30 |
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五要素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
欧贵文、李其斌、吴凤珍、凌艺方、陈剑慧、刘涛、罗敏惠、廖少敬、邱裕玲、钟明夏。 |
梧州高级中学、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31 |
以文化人,语以育人:“一月一品”桥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 |
王远芳、李晓、刘彪、蒋乐、梁大佳、王鹏、莫春梅、李苗、陈书雨、张梅依 |
南宁师范大学、南宁市新民中学、南宁市江南区吴圩镇初级中学、河池市东兰县国清中学 |
32 |
基于“一生一案”的学生发展策略研究与实践 |
黄河清、赵凯、刘丰、黄兰清、徐中龙、张忠武、黄青华、孙有璋、王人永、卢功力 |
南宁市宏德高级中学、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宁市第三中学、南宁市三美学校 |
33 |
边境民族地区“四层级三联动”小学英语教研模式12年探究与实践 |
黎藜、黄文凤、潘少妹、胡佳高、蔡素琼、许朝银、李知霞、谢梦瑶、李燕芸 |
崇左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广西教育研究院、凭祥市教育局教研室、崇左市电化教育站、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小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小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
34 |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生成性课程建设30年实践与研究 |
梁俊敏、朱敬、杨永、黄景文、朱锦锋、吴永强、罗娇、莫寿田、蒙娟、桂欣 |
柳州铁一中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广西大学 |
35 |
校本化·一体化·个性化:面向优质均衡发展的乡镇初中“1+X”联盟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韦家朝、覃世艺、虎技能、韦超丽、莫肖杰、杨丽丽、黄火源、钱小龙、陈颖斌、张艳伶 |
南宁师范大学、贵港市覃塘区教学研究室、贵港市覃塘区山北乡民族初级中学、贵港市覃塘区石卡镇第二初级中学、南通大学、贵港市覃塘区覃塘街道第三初级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第二中学、滦州市油榨镇油榨中学 |
36 |
守正铸魂:新时代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育人样态的构建与实施 |
何耀平、汤莹、黎灵巧、刘欢、庾旭升、黄瑾、邓凌羚、黄东露、韦柳慧、赵梅艳 |
百色市右江区龙景第二小学 |
37 |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建构的八年探索与实践 |
黄媛莲、阳莉、黄姣华、陈灿、黄翠云、黄瑛、沈艳芳、李升萍、严托娜、钟丽娜 |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机关保育院、南宁师范大学 |
38 |
共情·品韵·育美:高中音乐浸润式鉴赏教学的十八年探索与实践 |
蒋春艳、吕玉焕、丁琳、韦珍雅、梁维平、莫丽萍、唐水军、罗茵、陈潇、罗振美 |
桂林市第十八中学、桂林市第十九中学、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桂林市国龙外国语学校、阳朔县阳朔中学、桂林市第三中学、梧州市第八中学、南宁市银杉路小学 |
39 |
心向阳光 自然生长:以生涯教育滋养学生全面发展 |
韦坚、宗焕波、潘俊全、董杨、黄敏玲、何鹏、韦福顺、朱丽云、孙振、贝伟浩 |
南宁市第三中学 |
40 |
初中生心理韧性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
蒋雯洁、陆卫福、唐雪旭、李小华、吴羽璇、莫成荣、欧昌勇、黄红、魏准姣、金婵先 |
桂林市第十一中学、桂林市火炬中学、桂林市桂林中学、兴安县高尚镇初级中学 |
41 |
多元联动·学科融合·层级推进 基于小学生信息科技素养发展的18年实践与探索 |
刘建庆、卢华、杨双妤、柯小华、林大华、肖忠湛、郜敏琪、雷向媛、何婷、韦成璇 |
柳州市东环路小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技术与信息化中心 |
42 |
觉知文化,涵育素养: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思政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
李小敏、梁月英、王阅、何卓、赖伟强、蓝伊莉、赵艳、张振林、陈小霞、李路 |
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钦州市教育局、钦州市第四中学、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钦州市第二中学、钦州市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43 |
基于“四阶一体”模式的中学美术综合实践课程创新与实践 |
李佳倩、李江泳、罗相宇、农善锋、李季、郑洁、辛鑫、徐圣杰、何晓琳 |
南宁市第五中学、南宁市特殊教育学校、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南宁市第二中学 |
44 |
聚焦意趣 多元互动:乡村小学情境体验式口语交际教学探索与实践 |
黄娟、林琛、莫美芬、粟少卿、朱习冰、顾瑾、林翠莲、滕乃志 |
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四塘小学、南宁市兴宁区教育局教研室 |
45 |
课程支撑、师生共创、三体协同: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
赵桃艳、黄菁菁、李朝溧、宋艳萍、李灵焱、梁宇、农大明、区兰心、覃新珑、靳聪 |
南宁市明秀东路小学、南宁市中兴小学、南宁师范大学、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46 |
口袋体育:小学全时空“以体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
梁宇、梁运均、植子伦、梁佳、陈寿强、肖益立、王晓川、梁莉、黄金城、罗聿言 |
南宁师范大学、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三实验小学 |
47 |
大美育人:边境民族地区小学美育课程立体化建构与创新实践 |
李丽燕、张雪梅、覃丽珍、农春幸、邹玉华、黄天芬、钟雨玫、黄玥源、甘英兰、农杏梅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小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小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三小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四小学 |
48 |
基于“四能”培养的“三线五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
梁晓红、盘梦婕、杨健珍、赖雪冰、梁娟、曾艳、黎莹、雷嘉杰、冯洁、陈幸幸 |
南宁师范大学、南宁市良庆区春华路小学、南宁市国凯路小学、南宁市友谊路小学、南宁市东葛路小学、南宁市滨湖路小学 |
49 |
“四性五环一融合”项目式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 |
蒋涛、关剑锋、柳建显、伍代刚、林观盛、石恩平、潘李、黄亚玲、林勇、丁勇顺 |
桂林市桂林中学、桂林市中山中学、桂林市宝贤中学、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50 |
育人为本 四位一体:聚焦聋生语言能力培养的聋校语文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
马小兰、徐延宇、周月波、黎小源、黄钟河、陶蕾、华静、吴龙坤、倪维、罗莉莉 |
南宁师范大学、贺州市八步区特殊教育学校、南宁市特殊教育学校 |
51 |
小学劳动教育融、通、透“五味食尚”课程建设的探究与实践 |
罗丹、程传利、区大柱、江春丽、赖胜男、林波秀、杨婷、梁佳丽、覃芳芳、刘雪湖 |
玉林市玉东新区第四小学、玉林师范学院、容县容西中学 |
52 |
五位一体·数字赋能·优质发展:广西城乡小学美术教师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 |
林园、王瑜、虎技能、艾旻、刘李莹、李占凯、孔繁佳、文海红、赵佩珩、肖俊 |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南宁师范大学、南宁市武鸣区教育局教研室、南宁市尚贤湾小学、广西艺术学院 |
53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假日作业开发与使用实践探究 |
唐瑜璟、王情、张莉、孙正文、何田、杨姗姗、王缘媛、秦维琪、吴佩林、宋慧玲 |
柳州市柳东新区实验小学、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柳州市景行小学 |
54 |
体验·检验·经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 |
盘梦婕、莫莎莎、熊佳、许桂娥、张天荣、李延清、宾旋、黄晓君 、莫健萍、薛琴 |
南宁市良庆区春华路小学、南宁市良庆区教育研究室、南宁市五象小学、南宁市庆林路小学 |
55 |
“五环渐进式”英语单元写作“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构建实践与探索 |
赖中平、黄赛艳、唐艳玲、毛清萍、徐永霞、梁河英、滕雪、刘宜、蒋红梅、周海英 |
南宁师范大学、南宁市第十七中学、南宁外国语学校、柳州市第九中学、南宁市第三中学、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南宁市第三中学、南宁外国语学校、南宁市第八中学、桂林市桂林中学 |
56 |
助力学生思维发展的初中语文延伸阅读教学的十年探索 |
杨世秋、王忠英、申治云、熊西蓓、余昱、唐承丽、韩郸、谭莲林、吕玲、邓翠荣 |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桂林市临桂区第一中学 |
57 |
双线融合·三园协同·六维互动:互联网+现代化劳动课程开发与实施 |
潘燕飞、欧阳修俊、胡映秋、何梅芳、甘容娟、李梦诗、李红良、林大平、蒙小华、龙丽琼 |
平南县平南街道中心小学、玉林师范学院 |
58 |
“一核心·三路径·五行动”的“美好柳园”育人体系构建 |
曹远卿、郑文勇、吕镜荣、何志坚、杨艺、钟少敏、梁美容、翟涛、戴凝宁、杨叶孜 |
柳州市柳江中学、柳州市第一中学 |
59 |
科技教育项目式探究课程落地乡村学校实践与探索 |
廖世德、朱继刚、谢冬翠、曹玉婷、龙泉、李秀峰、梁馨支 |
桂林市临桂区南边山镇中心小学、桂林市临桂区南边山镇钱村小学、桂林市临桂区冠信远辰实验小学、桂林市临桂区南边山镇塘头中心小学、桂林市临桂区城区第一小学、桂林市临桂区南边山镇南新中心小学 |
60 |
“诚·真”教育赋能县域百年老校育人质量全面提高的实践探索 |
何薇、余益兵、林广武、陈芬芬、陈垚、谢澜、罗芳、余俊、梁树清、罗华妮 |
北流市北流镇城南小学、广西师范大学、北流市贵门堂小学、玉林市玉州区迴龙小学、北流市南湖小学 |
61 |
幼儿科技文化启蒙教育的11年整体性探索与实践 |
曹敏婕、李薇、李书林、徐娴、吉丽、韦蔚、金佳、刘媛、廖慧、林筱颖 |
柳州市直属机关幼儿园、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
62 |
以实验教学和科技活动为载体,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陶耀坤、刘华丽、全军、黎红玲、莫肖玲、刘志强、覃常煜、陶强、聂超凡、叶舒 |
八步区第三初级中学、贺州市实验中学、富川瑶族自治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八步龙山小学 |
63 |
外引内生三融一核:乡村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教学模式20年探索与实践 |
黄转、胡榜航、梁耀田、胡仟镜、庾辉、韦超丽、韦东池、韦春艳、韦彩容、陆好准 |
贵港市覃塘区蒙公镇民族初级中学、贵港市东湖小学、贵港市覃塘区教学研究室、贵港市港北区郁林路小学 |
64 |
教研先行,市域推进: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柳州实践 |
韦献华、吴书勤、曾懿、黄祥钦、黎燕、邓璐、余潇、赖彩华、马列子、袁龙 |
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柳州市教育局、柳州高级中学、柳州市铁二中学、柳州市第一中学、柳州市钢一中学、柳州工学院 |
65 |
“品·能”初中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
苏举红、杨靖、覃桂华、林文盛、苏静静、唐咏婷、梁莹、王丽华、邬敏怡、方燕 |
梧州市第一中学、梧州市第十九中学 |
66 |
小绘本,大可为:“三悦五润”幼儿阅读活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苏蔚、刘良婷、谢清理、农娇、陈榕、袁婷、宁爱华、林毓余、吴柯燊、黄萍平 |
玉林市幼儿园、玉林师范学院 |
67 |
“读领写随,会读擅写”高中英语读写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
陶丽艳、戴丽萍、冯亮、蒙蔡强、凌青香、徐丽红、王碧霞、陈雅婷、潘薇薇、董芳 |
南宁市第二中学、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灵山县第二中学 |
68 |
从走近到走进,从主题到项目:初中数学建模教与学的实现路径探索 |
宋阳、蒙裕劲、黄诚、李明哲、莫莉薇、邓伟光、黄琳、陆颖、郭孔琳、秦萍英 |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南宁师范大学、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南宁市第十三中学 |
69 |
指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语文“读·思·创”路径的构建与实践 |
莫艳玲、李文林、杨燕胜、韦相伍、黄有慈、陈剑容、李丕新、吴秋廷 |
贵港市高级中学、贵港市达开高级中学、贵港市民族中学、百色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玉林高级中学、贵港市江南中学 |
70 |
壮族“那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传承与园本实践 |
刘俐、李薇、廖慧、李淑英、韦婉桃、何丽婵、韦懿轩、韦燕、谢柳滨、梁嫔 |
柳州市柳江区机关幼儿园、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71 |
指向生活世界的个性化阅读指导的实践探索 |
郑梨花、王情、韦月宵、冯金金、吴佳芮、韦思宇、陈璧华、刘悦、吴金蔓、郑毕芸 |
柳州市东环路小学、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柳州市柳石路小学、柳州市水南路小学 |
72 |
基于生命情感教育的幼儿园“绘本戏剧”课程的探索实践 |
张艺腾、卢红青、雷湘竹、曾霄令、谢月、沈丽媛、张秋敏、钟景丽、何丽平、黄胜芳 |
钦州市钦南区第三幼儿园、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钦州市钦南区第一幼儿园 |
73 |
三同步四课程五融合:城乡结合部学校沉浸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
黄晓毅、吴晓丽、宋霜玲、杨隆灿、黄冬冬、韦微、沈杏、谭凯元、张柳柳、覃施璐 |
柳州市银山小学、柳州市柳南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柳州市南环小学、柳州市飞鹅路逸夫小学 |
74 |
农村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校本课程与实践 |
徐华、钟强、赵嫔勋、陈铭瑾、陈晓丽、韦维、陈雪樱、赵奕、陈小艳、叶永茂 |
合浦县山口中学、合浦县山口镇中心小学、合浦县沙田中学 |
75 |
校社协同开发瑶绣非遗文化特色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与实践 |
姜晚英、邱宗欣、黄小英、马德林、赵通妹、叶达明、彭彩云、苏达强、苏咪、范国标 |
贺州市平桂区民族学校、贺州市平桂区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
76 |
中学“522”家校社一体化正面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李明、赵颖慧、熊谦、阮正、廖双利、唐小丽、甘培荣、蒋立玲、盘开斌、唐芳 |
桂林市田家炳中学、桂林市第十九中学 |
77 |
基于学习质量评价的初中物理“三点一线”课例研究模式探索与实践 |
黄柳冰、莫海浪、姚奕晓、蓝莉萍、施小群、潘多佳、黄翠俐、江纯、刘锦军、张芳泉 |
柳州市柳江区教育局教研室、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柳州市柳江区新兴中学、柳州市第四十一中学、柳州市第十八中学、柳州市柳江区第二中学、柳州市柳江区里高中学 |
78 |
“农俗 民俗 食俗”—二十四节气“三俗”特色劳动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
黄志芬、李明旭、龙涛、赵烨翠、肖雅丹、杨保师、陈曦、唐花荣、姚宝贵、何稳志 |
桂林市崇善龙光小学 |
79 |
与礼同行:小学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
何理连、柳谦、陆惠美、梁娟、谭健冰、张平敏、刘玉霞、谭珊珊、邓云、李咏乐 |
贵港市港北区建设小学、广西师范大学 |
80 |
真的探·真中探·探求真:边境地区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建构与实施 |
何蔚、罗璇、钟婕瑞、农春影、黄斯、陈雪珍、黄尚婷、农紫祺、谭俊杰 |
崇左市机关保育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
81 |
“和读写”:一体双翼、读写共生的普通高中语文教研评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
钟金燕、李明钊、吴大顺、陈新、刘晓晓、李日欢、朱科、何斯富、黎元霞、农思华 |
灵山县灵山中学、广西师范大学、钦州市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82 |
立足本土·面向未来:民族地区县域幼儿园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
吕梅红、李春霞、王翌、周萍、吴童、洪玉婵、唐立娟、凌雪、严瑜珍、吕健梅 |
平南县平南街道东湖幼儿园、玉林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大学、贵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平南县平南街道第二幼儿园 |
83 |
融合·沉浸·联动:人海共生理念下“鲎+”海洋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建构与实施 |
周文洁、覃泽宇、陈玉、蔡丽娜、陈泽华、李振华、刘小英、岑晓慧、莫祖英、李传丽 |
北海市实验学校、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海市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所 |
84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信息化“三学两用一评”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应用 |
周运雄、潘华清、黎小益、黄雪琦、尹闯、颜春梅、陆采添、符云、苏家升、利祥建 |
钦州市第三中学、北部湾大学、钦州市大寺中学 |
85 |
螺旋·浸润·生长:小学“微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劳小莲、莫洪宣、吕柔旋、陆华、黄倩、杨涛波、蒙京快、赵张琳、梁丽美、李瑶 |
南宁市奥园小学、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文体教育局教研室 |
86 |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一核三化五步”提升学生政治认同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
阳立、周成静、常凌、武颖、华春勇、莫岚、陈静、唐晓凤、阳永红、林芸 |
桂林市第十九中学、桂林市第五中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桂林市第十三中学 |
87 |
农村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模式创新与实践 |
陆政亮、覃冰梅、宋云飞、黄黎萍、蓝智、李华侨、冯柳、韦国标、袁江、梁立冠。 |
都安瑶族自治县民族特殊教育学校、都安瑶族自治县教育局、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中心校、都安瑶族自治县板岭乡中心校 |
88 |
“五美六阶六环节”广西非遗文化特色美术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 |
农善锋、郑洁、李佳倩、李春连、梁馨、李秋冬、刘栋、黄桂丽、罗晶、牙凤欧 |
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89 |
广西普通高中“教学评一体化”支持系统的构建与实践 |
杨茂庆、李波、蒙坤、周驰亮、曾懿、张艳、陈珍群、谢超香、凡文吉、吕春辉 |
广西师范大学、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百色高级中学、柳州市第十二中学 |
90 |
以阅读能力递增为核心的初中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改进探索 |
刘东明、叶晴、李莉、杨丽娜、潘建敏、张献军、韦晓惠、杨燕斌、覃玉斌 |
柳州市城中区教育局教研室、柳州市第十二中学、柳州市柳南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广西教育研究院、柳州市文华中学、柳州铁一中学(初中部)、鹿寨县第二初级中学 |
91 |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山歌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韦敏菊、莫秀娟、范治宏、刘湘勇、莫宽龙、吴朝阳、韦清田、韦莉芳、姚艳、韦凤蓝 |
河池市金城江区第六小学、河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92 |
钦州童谣“编-评-唱”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 |
陆子雄、吴平、黎茂昌、黄桂香、黄其东、肖伦、曹美艳、杨敏玲、贺怡华、许华章 |
钦州市第一小学、钦州市钦南区茶山江小学、北部湾大学、上林县大丰镇皇周小学、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 |
93 |
纵向衔接·横向多元:小学积极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
张永红、黎春平、侯雪雁、李春玲、韦其清、李智芳、周颖、梁江澜、谭群、陆珍苗 |
南宁市南湖小学 |
94 |
欠发展地区小学德育“一线三委”城乡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刘明松、李雪丽、陈格华、吴倩佳、于昌凤、陈雯燕、陈晓红、黄晓、徐婉丽、封诗炜 |
桂平市西山镇中心小学 |
95 |
深度学习理念下县域初中地理教学改进的八年探索与实践 |
谢伍一、谢立、谢雪琴、蔡达良、黄仁翠、陶经虹、黄婷、卢宏旺、王惠、陈映燕 |
陆川县教研室、玉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陆川县初级中学、陆川县教研室、陆川县良田镇初级中学、陆川中学附属初级中学、陆川县珊罗镇初级中学、陆川县马坡镇初级中学、陆川县沙坡镇初级中学、陆川县清湖镇初级中学 |
96 |
“五育”融合视域下“慧美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阮庆贺、龙先东、姚进宏、张杰慧、曾桂琴、张荷芳、黄美红、杨冬梅、陆达佐、陈升源。 |
灵山县第四小学、钦州市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广西教育研究院、浦北县乐民镇中心小学、灵山县青云中学 |
97 |
内生育德:小学数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
李织兰、蒋晓云、韦仕强、廖华、张晓斌、宁连华、汪晓勤、郑玲玲、杨起群、李桂芳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防城港市防城区茅岭镇中心小学、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科学研究院、桂林市希望小学 |
98 |
“三化五融入”农村学校浸润式红色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 |
黎永兰、黎茂昌、劳景令、劳展琛、周小丽、宁桂花、周洪莹、黎海昌、袁芳婷、何小莲 |
灵山县灵城镇白水小学、北部湾大学、灵山县教育局教研室、灵山县灵城镇中心校、灵山县三隆中学、灵山县灵城镇大塘希望小学、灵山县新圩镇渌水小学 |
99 |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1+6”体系研究与实践 |
蒋徽振、邹颖军、刘洁、冯小慧、罗锂、黄海波、莫海松、刘成、李振华、潘俊妮 |
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玉林师范学院、博白县博白镇一区中心小学、博白县王力中学 |
100 |
信息技术与学科创新融合:“生动”345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
陆惠美、柳谦、何理连、杨伟萍、李咏乐、覃燕琴、谭健冰、覃美英、庞丽媛、郑桂北 |
贵港市港北区建设小学、广西师范大学 |
101 |
基于客家文化的幼儿园“三彩课程”创新实践 |
莫娟娟、庞玉梅、卢露、江晓萍、王娟、龙海兰、庞惠丹、姚媛青、朱莹莹、梁楚棋 |
博白县博白镇幼儿园、博白县博白镇第二幼儿园、陆川县第八幼儿园、博白县松旺镇中心幼儿园、博白县旺茂镇中心幼儿园 |
102 |
乡土化·小班化·一体化: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
伍辉燕、蒋士会、黎琼锋、杨起群、方玉珍、陈锐、李远德、张功文、杨明艳、谭敬议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师范大学、阳朔县金宝乡中心校、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中心校、北流市塘岸镇中心学校 |
103 |
以“和合”课程体系促进薄弱学校整体育人质量提升的创新实践 |
雷小桃、谭红、杨琦、黄永叶、易东青、吕艳春、林芷因、周建、胡淑兰、刘简骞 |
桂林市第十二中学 |
104 |
基于“读写素养”的高中英语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蒋国昌、韦于轶、黄小珊、陆秀珍、闭绿、刘家崇、陈冬燕、莫丰华、周子英、冯真珍 |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 |
105 |
一核三动六式:小学数学“精彩学堂”教学范式的十年探索与创新 |
肖炜清、何佳、彭建日、郑洁、杨幸琪、李筱莹、罗燕婷、梁洁涛、罗梅莉、李德 |
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106 |
浸润习养:疍家文化在儿童素养提升中的融入与创新 |
张重宁、韦芳荣、陈春羽、林天清、林娜、张亚菲、杜翠花、陈欣欣、郭静、谭浩婷 |
北海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
107 |
学前儿童理性规则教育十六年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创新 |
莫秀锋、张姝玥、周聪、范元涛、何如玉、邓玉丽、黄艳妮、杨丹丹、潘月炎 |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 |
108 |
普通高中生涯教育“阅·悦·跃·越”螺旋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王昭、张丽萍、卢静、庞春海、车磊、莫丹、冯雪梅、陈碧云、彭菁、司徒杨子 |
南宁市第十四中学 |
109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思政教学“三融双驱四环”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谢慧敏、唐小莉、黄莉棋、黎柳梅、吴玉萍、袁雪莉、付文英、郑惠芳、陈思卉、罗春香 |
柳州市鱼峰区教育局教研室、柳州市窑埠街小学、柳州市西江路小学、柳州市柳石路第二小学、柳州市箭盘山小学、柳州市滨江小学、柳州市德润小学、柳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
110 |
数字赋能 提质减负:初中课堂“242”八步精准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 |
谭鸣、庄喜、黄武、卢华华、朱和平、利剑春、班洁、郭春芬、劳永进、陈冰 |
钦州市第二中学 |
111 |
“课程·课堂”驱动高中生物学“真·理·情”学科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
王上锐、张蓓、何军、皮星、陈雅丽、喜峰、鲁礼慧、贺坚、蒋伶俐、凌蓓 |
柳州高级中学、柳州市第二中学、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112 |
素养进阶 数字赋能:初中英语生本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蔡倩、李小红、梁河英、刘希、颜子钧、秦秀娟、曾海珠、陈嵩蝶、蒋碧珺、陈辉 |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 |
113 |
“三四五”联动式农村初中课堂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
陈宁、余朝文、梁冰、廖金海、周志娟、彭钧伟、姚梅、陈华成、陈永红、邓裕彬 |
玉林市福绵区新桥镇第二初级中学、南宁师范大学、玉林市玉州区第九初级中学、玉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玉林市玉州区第八初级中学、玉林市福绵区樟木镇第一初级中学 |
114 |
“三协同四平台五赋能”高素质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撑体系构建与实践 |
黄英姿、韦冬雪、蒙宇、罗法洋、凌小萍、伍荷秀、卢飞若、吴华、莫岚、朱沁夫 |
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市第十八中学、桂林市桂林中学、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115 |
基于教育帮扶与本土建构相融合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成长路径探索与实践 |
岑雄胆、林伟、莫意清、谭远聪、覃茂良、赵而庆 |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中学 |
116 |
情境·问题·素养:高中思政课高效情境化课堂构建与实践 |
翁丽明、陈新、黄霞、邹佳莹、莫冬梅、谭世晓、黎元霞、翁天和 |
钦州市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钦州市第二中学、灵山县灵山中学、灵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
117 |
中小学“共建·共享·共升”云教育生态的构建与实施 |
阳志清、高永金、林宇萍、韦海荣、何晓宇、林玉连、周爱平、徐玉送、闫文忠、马利芳 |
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广西教育研究院、柳州市钢一中学 |
118 |
基于红色文化的“三环一体”思政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究 |
阙冰、许中衡、张梅、吕振海、黄冰凤、陆烺、陆锡征、李霞、黄云娟、杨婷婷 |
北流市明瑞高级中学、玉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北流市第九中学、玉林师范学院、北流市实验中学、北流中学 |
119 |
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学科多维度教研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索 |
时玲、范治宏 |
贺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河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120 |
融合·增质:信息技术赋能民族地区中小学国家课程跨学科教学的八年探索 |
袁磊、王卓玉、苏瑞、秦晓刚、杜永祥、远航、黄宁、李樱、徐济远、叶薇 |
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市电教仪器站 |
121 |
科创融合,全面育人:数字时代下核心素养导向育人的十二年探索 |
陈迎春、黄黎伟、秦波、生辉、刘凯馨、邓超、张杰麟、李荣 |
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桂林市第三中学 |
122 |
核心素养视域下边疆地区小学民族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
黄尚茂、卢立群、马如彩、李华荣、王一杰、何鲜艳、黄宁娟、肖薇、韦彦妃、农飞燕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崇左市江州区第一小学 |
123 |
基于语篇分析、提升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三环五步”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
姚忠友、冯亮、肖玉清、喻为、戴丽萍、杨小菊、刘远智、阮正全、黄耀春、罗彩艳 |
百色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宁市第十三中学、南宁市第五中学、南宁市第二中学、南宁市第三中学、凌云县中学、百色高级中学 |
124 |
三同步 四渐进 五联动: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支持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邵乐怡、彭双迎、邵晶、古清莲、朱霖丽、覃源、黄钟河、宋超、黄海燕、黄桂月 |
南宁师范大学、南宁市衡阳路小学、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宁市春暖新希望幼儿园、南宁市龙腾路小学、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宁市青秀区振兴学校 |
125 |
创建“四善”课堂,推进“六育”融合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梁红、曾玲娟、杨胜权、东恩、蓝馨泉、张栩栩、江岸、彭建日、潘月湘、卢志强 |
南宁市江南区教育局教研室 |
126 |
生活化ㆍ项目化ㆍ基地化:“家校社”协同共育劳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
覃世艺、黄都、杨丽琳、韦书坚、黄海英、刘雁飞、邵艾莹、董华英、潘秋香、李家毅 |
贵港市覃塘区教学研究室、广西民族大学、贵港市覃塘区三里镇中心小学、贵港市覃塘区实验小学、贵港市覃塘区东龙镇中心小学、贵港市覃塘区蒙公镇廖瑞小学、贵港市覃塘区覃塘高级中学、贵港市覃塘区大岭乡初级中学 |
127 |
全民阅读背景下城乡幼儿园“智慧云”共读模式的创新实践 |
张鹏、李钰燕、周英、卢剑萍、杨芳、伍美婷、廖梅芳、梁莉莉、黎威、包海芳 |
玉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广西教育研究院、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玉林市玉州区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玉林市玉州区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玉林市玉州区仁厚中心幼儿园 |
128 |
基于 TPACK 协同模式支持下的幼儿园主题式课程开发与实施 |
李静、张筠、李朝晖、李棉、伍友艳、蒙姣妮、艾桃桃、黄艳兰、禤妮、刘祥超 |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验幼儿园 |
129 |
数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的实践研究 |
蒋茂坤、廖克杰、邹南勇、肖玉兰、谢尔、邓新文、谢敏、卢定先、黎毅、陆一兵 |
南宁市第四中学、南宁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 |
130 |
田园文化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课程与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
张文军、王丹、吴世梅、冼心媛、艾桃桃、梁梦琳、黄薪妃、梁媛婷、黄艳兰、黄高英 |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宁市兴宁区美中阳光幼儿园、横州市横州镇幼儿园、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钦州市钦北区东方红幼儿园 |
131 |
新型城乡教育一体化“1253”互助模式构建的九年探索与实践 |
廖冬蓉、李丽、罗燕明、唐晓玲、邱红霞、莫坚、邓焕英、廖俊杰、陈达光、刘碧芬 |
贺州市八步区教学研究室、贺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八步区实验初级中学、八步区莲塘镇东鹿小学、八步区信都镇第二初级中学 |
132 |
“立足本土、融汇东盟”——西南地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
刘明华、莫海冰、范昕昱、连红静、倪序、陆丽宇、梁毅、张韵、钟皓、覃小莹 |
南宁师范大学、广西教育研究院、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南宁市第二十九中学、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南宁市第三中学、南宁市云景路小学 |
133 |
“三定·四维·五步·八法”:小学数学发展性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
以斌、何佳、李桂芳、钱聪、王云芝、胡辉、黄武、黄智云、李文霞、黄逢春 |
桂林市叠彩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西教育研究院、桂林市希望小学、桂林市凤集小学、桂林市芦笛小学、桂林市城北小学、桂林市桂岭小学、贺州市新宁路小学、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134 |
大面积提升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质量:“主线+N”教学模式的30年探索 |
卢啸、卢小英、邹颖军、刘传威、苏春兰、杨国绍、冯学金、邓允胜、陈锦霞、陈仕华 |
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博白县新田镇百赖村小学、博白县文地镇中心小学、博白县文地镇三江中心小学、博白县博白镇第二小学 |
135 |
传承非遗文化促进各民族学生团结自信自立发展的实践研究 |
罗锦锋、黄静静、王曦、黄艳霞、陈庆、黄茗、周远梅、青立娜、杜晓芹、全晓颖 |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南宁市北际路小学、南宁市亭洪路学校 |
136 |
指向核心素养的民族地区初中生阅读+学习方式的十年探索 |
赵建丽、黄健毅、廖雄旺、黄盛继、陆英伟、李世玲 |
崇左市江州区第一初级中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
137 |
质疑—思辨—展评:基于思维进阶的中学生物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践探索 |
邓楠、韦珺、蓝伟东、黄菊、白碧媛、袁炳全、于健、杜彤彤、车杏清、易志锋 |
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广西教育研究院、梧州高级中学、梧州市第十六中学、河北师范大学、梧州市第一中学、南宁市第三中学 |
138 |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大单元“四步·四单·四自主”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苏秋湘、姜明明、蔡颖莹、邓颖贞、秦丽珍、陈柳萍、郭国齐、高成方、韦礼剑、林海凤 |
柳州高级中学、广西教育研究院、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柳州市第三中学、柳州市第一中学、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柳城县实验高级中学 |
139 |
县域中小学“连贯式”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与实施 |
曾丽平、陈相全、吴丽湘、韦钧苑、韦忠军、兰国伟、滕明、韦燕宜、张林燕、王曾勇 |
河池市宜州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河池市宜州区职业教育中心、河池市宜州区第二中学、河池市宜州区教育局、河池市宜州区第六小学、河池市宜州区高级中学、河池市宜州区第三中学 |
140 |
区域名师工作室“四径四维”模式推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实践研究 |
黄迪、梁海栗、李屏、黎雪、李剑、李佳桦、韦志强、王珺、冯璐媛、蒙菲 |
柳州市柳北区教育局教研室 |
141 |
素养型·本土化·走班制:县域培智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
苏洁梅、莫秀春、卢素珍、葛晓凤、黄干、韦客先、何文妍、何艳芳、陈广群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扶绥县特殊教育学校 |
142 |
艺体赋能 六艺融通 五育并举:以特色普惠驱动学校整体育人12年探索 |
凌红、谢磊、玉宏、莫景华、罗慧、毕致恒、黄鹏、徐炳军、涂军元、黄芸 |
柳州市第三中学 |
143 |
生态视域下城市幼儿园“自然·生活”游戏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
佘雅斌、莫东晓、李秀萍、黄姣华、申敏婷、麦意宁、邓定玲、覃秀君、何深馨、李婷婷 |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宁市青秀区东之宝幼儿园、南宁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南宁市西乡塘区桃李水悦龙湾幼儿园、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春燃幼儿园、南宁市江南区振宁花园幼儿园、南宁市西乡塘区桃花源幼儿园 |
144 |
“润心·沁心·育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 |
方建东、常保瑞、吴素梅、谭彩云、靳燕、陈本月、黄秋艳、周新华、李钊 |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桂林市桂林中学、桂林市第十八中学、桂林市希望小学、桂林市逸仙中学、桂林市宝贤中学 |
145 |
“评教互促”迭代提升模式支持县域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
何燕、张胜前、谢立、卢天然、黄春华、卢婕妤、龙玉洁、黄桂雄、张冬森、周小玲 |
玉林市玉州区教育局教育研究室、南宁师范大学、玉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玉林市玉州区第七初级中学、玉林市玉州区东环小学、南宁市江南区沙井中学 |
146 |
家园校社“四位一体”协同推进幼儿园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创新实践 |
何红梅、王丽敏、文娟、李林、梁桓珲、吕玉婵、麦融冰、孙寒冰、谢艳泉、覃毓宁 |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南宁市明秀小学、南宁师范大学、南宁市社会福利院慈海幼儿园、南宁市第一幼儿园、南宁市青秀区新竹社区居民委员会 |
147 |
“六位一体”推进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 |
袁炳全、高秀春、张容海、吴凤珍、李永坚、曾茵、欧琳宗、谢艳、钟明夏、陈璐姗 |
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梧州市第十五中学、梧州高级中学、梧州市第二中学、梧州学院、梧州市第一实验小学、梧州市第七中学 |
148 |
高校赋能中小学客家文化沉浸式具身研学实践教育策略 |
韦祖庆、韦海珊、谢飞雄、李泽慧、邓险峰、邱国艳、朱伟萌、张夏、王鸣浚、肖素梅 |
贺州学院、贺州市建设路小学、贺州第二高级中学、八步实验小学 |
149 |
民族地区校地教育共同体“六三制”模式建设与实践 |
李晓兰、刘明元、黄勇樽、黄秀香、郑容珊、徐超玉、覃珍、韦文桥、韦启宇、陈海波 |
河池学院、河池学院附中、河池市宜州区第二小学、河池市宜州区实验小学、河池市宜州区龙头乡中心小学、河池市宜州区北山镇中心小学 |
150 |
“U-S”协作引领小学“三课”联动校本研修模式的13年研究与实践 |
韦芳、邓琴、韦晓燕、谭静、石秋香、黄素慧、彭玉红、梁芸、莫燚、樊仲光 |
河池学院、河池市宜州区第一小学、河池市宜州区实验小学 |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