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坚持把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精准资助,深入推进资助育人,持续加强规范管理,充分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021年,广西共下达学生资助资金74.08 亿元,受助学生达426.04万人次;累计下达营养膳食补助资金14.77亿元,惠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69.56万人;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金额46.93亿元,覆盖广西户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7.13万人,发放额居全国第二位。
一、完善政策体系,确保应助尽助
一是因地制宜出台广西学生资助政策。在全面落实国家相关资助政策基础上,广西结合实际出台了有针对性的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织密学生资助网。如在国家对原农村建档立卡、农村低保家庭等学生免学前教育保教费和高中学杂费的基础上,广西加大财政投入,将城市低保、城镇特困供养家庭也纳入资助范围,每年额外资助近1.4万人,让城镇特困家庭学生和农村特困家庭学生同等享受政策,安心学习生活。每年自治区和各市、县财政共同出资约8000万元对当年考上高校的大学新生给予500-1000元的短期生活补助和路费资助,有力填补国家资助政策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从“家门”到“校门”的空白。为吸引优秀人才在基层工作“引得来、留得住”,对在广西乡镇及以下同一基层单位连续工作满三年的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最高3.2万元的学费或助学贷款补偿,让安心扎根基层的毕业生实实在在享受到政策的红利。二是与时俱进调整资助政策。为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广西印发了《关于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学生资助有关工作的通知》,在保持原资助对象享受资助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边缘易致贫户”和“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家庭的学生,明确全部纳入资助范围,确保应助尽助。2021年,全区资助返贫致贫风险未消除的监测对象家庭学生5.14万人,做到“三个不能少”:一个对象也不能少、一个项目也不能少、一分钱也不能少。三是汇聚政府、学校、社会三方扶贫济困力量。各级政府持续加大财政投入,2021年财政投入资金较2020年增长8.32亿元,增长12.65%,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凸显政府在促进社会公益事业上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各级各类学校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加大学生资助投入,从事业经费中提取一部分资金用于资助困难学生,积极采取“绿色通道”入学困难新生资助、勤工助学岗位、减免学费或临时生活补助等方式,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后正常学习生活。据统计,2021全区高校开支助困经费约4.5亿元。此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捐资助学,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近五年来,广西民族教育基金会通过社会募集资金4200万元在全区25所普通高中共开设了56个"筑梦班",共有2800名家庭贫困学生从中受益,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2021年,广西重点关注残疾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习任务后的个人发展,由广西民族教育发展基金会募集120万元为特殊教育学校初三年级残疾学生开设创业培训课程和举办创业支持大赛。在比赛和培训实践中,老师学生都能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培养残疾群体未来融入社会的能力,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和自信自立精神。
二、健全工作机制,确保精准资助
一是精准识别。广西建立了广西学生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与乡村振兴、民政、残联、工会等多部门的数据共享,每学期由系统自动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比对出在校学生的原建档立卡、低保、残疾和困难职工等家庭经济困难身份类型,由学校根据系统信息主动对接学生开展资助,确保一个不漏。同时减少了学生开具贫困证明等环节,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二是精准发放。为确保学生资助资金及时、准确发放到位,我区各学段学生资助项目资金均通过银行渠道在资金发放截止时间前精准发放到学生手中。如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资金发放时,通过实施资金发放预警制度,对资金发放进度明显滞后的市县进行提醒、预警和约谈等措施,督促相关地区按时足额将补助资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项目共发放补助资金20.17亿元,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3.67万人。三是精准管理。建立和完善学生资助资金监督检查制度,综合采取督战、调研、抽查、暗访等手段,全方位排查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每年抽取一部分市县、高校进行第三方审计,按照三年一轮回的安排,确保所有高校和市县资助资金全面接受审计监督。同时,各地也在积极探索精准资助管理方案,如玉林市、南宁市针对中职教育学生教学活动流动灵活性大的特点,采用“人脸+指静脉+身份证”三者结合的管理技术,对中职学校受助学生进行动态管控,确保免学费补助资金预算精准和助学金发放安全。
三、强化育人理念,助力学生成长
一是注重宣传引导。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区学生资助工作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资助育人活动,广泛搭建平台,创新宣传引导载体。2021年通过组织开展“感党恩跟党走 助学筑梦成才”学生资助系列活动,共有超过10万名学生参与到“受助学生讲党史”活动和书法、征文、演讲比赛,推动受助学生树立知恩感恩、自强自立意识。正如广西科技大学河南籍学生在家乡洪涝灾害获得学校临时救助后给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写信所表达那样:“国家完善资助政策帮助自己和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现在遇到洪灾还能得到学校帮助和社会关心,特别感恩自己能生长在这个伟大时代,我将更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积极投入家乡灾后重建,回校后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回报国家和社会”。二是强化诚信教育。为增强大学生感恩和诚信意识,每年5-6月组织开展高校“诚信教育宣传月”,并抓住学生办理助学贷款时、进入学校后和毕业离校前三个重点时段,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联合举办“金融知识进校园”、诚信巡回讲座、诚信主题微视频评比、励志•诚信•守法”网络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全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诚信观,提升学生电信诈骗和不良校园贷防范能力,积极营造积极阳光、规范诚信的校园金融文化。三是搭建成长平台。为了给贫困大学生提供展现创业理念和训练创业技能的平台,连续4年举办“贫困大学生”创业支持大赛,让贫困学子在比赛中寻求不同专业的同学共同组队,在竞赛过程中相互学习,并安排所有进入决赛队伍赴上海、杭州、深圳等地与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交流学习和培训,拓展了贫困创业学子的眼界。有的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综合素质能力拓展、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等个性化成长项目,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如南宁市第二中学在全区率先将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引入资助育人工作中,根据高中三年不同学龄阶段设置相应的资助育人课程,唤醒学生的生涯意识,提升学生自我规划能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