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000014349/2022-645581 | 效力状态: 有效 |
发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 成文日期:2017年09月21日 |
标 题: 桂教规范〔2017〕12号:关于印发《三年制专科层次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方案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 |
发文字号:桂教规范 |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21日 |
各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编办关于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部署,为规范高中起点三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提高培养质量,现将《三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方案指导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校具体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教学计划、课程方案等,并报我厅备案。
附件:三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方案指导意见(试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2017年9月21日
附件
三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试行)
为保证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质量,规范教学管理,遵循全科教师培养的规律和特点,现就高中起点三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方案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从我区实际出发,按照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要求,培养一批能胜任农村小学各门课程教学任务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教育能力,既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又能承担农村小学各门课程教学任务的 “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二)培养规格。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扎根农村,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服务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2.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小学教育的教育教学理论,具有从事小学各门课程教学工作的能力。
3.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开展班主任工作与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的能力。
4.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书写、绘画、演讲、歌唱、舞蹈、计算机操作等教师职业能力。
5.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和审美情趣,良好的卫生、保健和劳动习惯。
三、课程设置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课程设置以农村小学教育需求为依据,课程内容突出基础性和技能性,充分考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实际及教学特点,加强学生全能型的素质养成,强化音、体、美等学科的素质与技能培养。注重对学生的师德教育和素质养成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和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专业思想。
(二)综合性原则。积极进行课程整合,减少课程的交叉重复,实现分科课程向综合课程的发展。优化基础课程,加强学科知识的内部整合。强化实践意识,充分利用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达到各种知识和技能整合。探索融入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实现课程结构的多元化。
(三)科学性原则。课程设置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基础,结合全科教师培养特点,创新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坚持通识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教师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强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和考核,加强校内外见习与实习的管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
本专业学制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总学分不少于120学分,其中必修学分不少于95学分(含教育实践18学分),选修学分不少于25学分。其中课堂教学学分不少于102学分,约1800学时(课堂教学以16-18学时计1学分);教育实践18学分,每周计1个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表见附件。
五、实施要求
(一)本意见为高中起点三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是设计培养方案、编写教材、开展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在课程设置方面,各培养学校要依据本意见开足核心课程。并根据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特殊需求,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精心设计拓展课程,形成对核心课程的补充与深化。
(三)在课程内容安排方面,在课程实施方面,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合理安排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内容,做到理论够用,能力够强。要将实践性教学内容贯穿于学习全程和课堂教学环节当中。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课内“精讲”和课外“多练”。
(四)要建立课程质量管理与评估机制,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质量进行检查与评估,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不断增强教学内容的适切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附表:三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课程设置表
附表
三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型 |
课程模块 |
目 标 要 求 |
建议课程(学分) |
学分要求 | |
必 修 课 |
1.通识教育课程 |
1.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2了解国家教育的政策法规。 1.3具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和相应的行为。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2)、计算机文化基础(2) |
11 | |
2.教师教育课程 |
2.1掌握适应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较好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 2.2具有适应农村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 2.3掌握农村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 2.4能合理设计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农村小学班级和少先队活动。 |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2)、小学教育学2(2)、班级管理与少先队工作(2)、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2)、小学课件制作(2)、普通话与教师口语(2)、三笔字(2)、教师资格考试培训课程(4) |
20 | ||
必 修 课 |
3. 学科 专业教育 课程 |
3.1 小学 语文 |
3.1.1掌握古今汉语言的基础知识,掌握常用汉字的音、形、义,掌握古今汉语常用词汇及语法结构。 3.1.2了解儿童阅读心理,具有指导小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 3.1.3掌握写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常用文体的写作方法,具备常用文体的分析和写作能力。 3.1.4具备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 |
汉语基础知识(3)、中外文学经典导读(2)、儿童文学(2)、写作基础(2)、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3) |
12 |
3.2 小学 数学 |
3.2.1了解数学学科发展相关历史背景知识,具有良好的数学文化素养。3.2.2掌握数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及数量关系的确切含义,掌握运算、结构及空间与图形等小学数学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3.2.3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以及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地掌握和正确运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教具、学具,并能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制作教具和学具。 3.2.4具备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 |
高等数学选讲3(3)、小学数学基础理论(2)、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3) |
8 | ||
3.3 小学英语 |
3.3.1理解和领会英语语音、语法、词汇、话题功能等语言基础知识。 3.3.2掌握基础英语的视听、读写、说唱和玩演等语言技能。 3.3.3具备小学英语新课标解读、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 |
英语语音(2)、基础英语(2)、英语视听说(2)、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施(2) |
8 | ||
3.4 小学体育 |
3.4.1掌握体育运动项目(如田径、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等)基本知识、技能技法及运动安全常识。 3.4.2具备小学体育活动组织、训练、裁判等基本能力。 3.4.3具备教学及训练中所必须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的技术和方法, |
小学体育基础(4)、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1) |
5 | ||
3.5 小学音乐 |
3.5.1掌握常用乐器(如口琴、手风琴、电子琴等)、歌唱、舞蹈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技法。 3.5.2具有初步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 |
小学音乐基础(4)、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实施(1) |
5 | ||
必 修 课 |
3. 学科 专业教育 课程 |
3.6 小学美术 |
3.6.1 具有指导小学生绘画(简笔画、色彩等)、手工制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技法。 3.6.2 具备初步的小学美术教学能力。 |
小学美术基础(4)、小学 美术教学设计与实施(1) |
5 |
3.7 小学科学 |
3.7.1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7.2具有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的基本能力。 3.7.3掌握基本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术。 |
小学科学基础(1)、小学科学实验指导(1)、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1) |
3 | ||
选 修 课 |
4.拓展课程 |
由各培养学校根据本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特色开设系列选修课程、第二课堂。 |
25 | ||
必 修 课 |
5.教育实践 |
获得小学教育教学的经历与体验,加强教育教学综合技能训练。 |
教育见习、教育实习④ |
18 |
备注 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应包含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
2《小学教育学》课程应包含学的基本方式等内容。
3《高等数学选讲》课程由各培养学校根据人才培养实际选取适当教学内容。
④ 教育实习建议采用“集中实习+回生源地分散实习”的二次实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