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是推进各级政府履行好教育职责的重要抓手
---学习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心得体会
桂林市督导办 洪明爱
2020年6月28日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2012年《教育督导条例》颁布实施后,教育发展史上又一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督导工作的关怀和高度重视,也预示着中国特色的教育督导制度建设从此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对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意义重大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局的高度,大力加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党的教育事业兴旺发达,为祖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科技创新取得了辉煌成就。但随着教育事业的加快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公平而优质的教育的期待更加强烈,这对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新挑战,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一)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是紧跟新时代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步伐的“护航员”。
党的十八、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越来越重视教育督导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主持召开中央深化改革会议,专题研究教育督导工作,审议并通过了多个教育督导的重要文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同志强调教育督导“关键是长牙齿”。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了关于教师队伍、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各级各类教育进行了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这些重要文件无一例外都对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党和国家赋予了教育督导人重大历史使命,我们必须要有清醒认识,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意见》的要求上来,以高度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投身到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践中,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护好航、服好务。
(二)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助力器”。
全国教育大会描绘了我国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既有远景目标和战略任务,又有具体目标和工作举措。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怎样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如何实现,都迫切需要把教育督导工作摆上更加重要和突出位置,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我国针对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很多,但教育系统内部却没有独立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的监督机制,就现阶段而言抓落实的手段就是加强教育督导。因此,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艰巨任务,只有深化教育督导改革,在督导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手段上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助力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目标要求,才能跟上新时代我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三)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执法队”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着眼于积极推进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加快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而教育督导是对教育改革发展实施监督和评价的重要手段与抓手,是国家法律赋予的教育“评”的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就抓住了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教育督导体系,在深化教育“管、办、评”分离上动真格、出实招、下狠劲,才能有效地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现阶段教育督导体制机制还存在诸多“硬伤”
当前,教育督导在推动各级政府落实重大教育政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导各级各类学校规范办学、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新期盼,面对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新要求,教育督导自身能力水平还存在明显“短板”,体制和机制很多问题亟待改进。一是教育督导机构的独立性不够。大部分地方教育督导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还是教育部门的内设机构,级别设置低,不利于独立行使职能。二是教育督导作用发挥不够。有些教育督导事项不敢动真碰硬,导致教育督导“利器”不利、“牙齿”不硬。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不够。目前,不少教育督导工作还停留在听汇报、查档案、看材料等传统方式,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还比较欠缺,方式方法还较落后,制约着教育督导的水平和质量。四是结果运用不够。教育督导结果运用未能很好地执行《教育督导条例》的规定,没有与干部的选任、问责和单位的考核、奖惩等有效结合,督导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还不够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教育督导的效果大打折扣,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三、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要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问责机制上下功夫
要围绕广西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强市、强县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中心任务,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意见》的要求,研究制定好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加快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创新。就广西区、市、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看,重点要通过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对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评价,推动各级政府更好地履行教育发展的主体责任,保证国家重大教育政策落到实处。
(一)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是关键
有位才有为。教育督导要有权威、有强制力,才能发挥行政监督作用,才能保障教育目标的实现。一是要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建设。要建立健全各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将一些有权威、有强制力,能够真正对下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起到震慑作用的部门纳入机构,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切实让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教育,认真履行教育职责。要参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标准,要增加组织、宣传、监察、审计等部门为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明确委员会工作规则和各组成部门应尽职责,在教育督导的组织领导体制上进一步完善。二是要找准教育督导的职责定位。找准定位、理清职责,教育督导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教育部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不是教育部门开展督导的机构,而是代表各级政府行使督导职能,这也是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实质内容;教育督导不仅是监督教育部门,而且要监督各级地方政府,更要监督各级政府组成部门,推动政府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责任落实。
(二)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运行机制改革是核心
教育督导要紧紧围绕这个“核心”,只有按照严格的督导体系和程序、创新的方式方法进行督导,才能提升督导实效,更好地发挥督导作用。教育督导方式要做到“四结合”:一是要将传统途径和新的方法结合起来,利用丰富多样的督导方式,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将“督”和“导”结合起来,在“督”的同时强化“导”的功能,从专业角度对督导对象进行指导帮助;三是要将奖优和惩劣结合起来,对督导中发现的典型,好的要表彰推广,差的要突出治理;四是要将督导与审计、巡视结合起来,借助巡视和审计部门的专业性,弥补教育督导力量的不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的督导工作中,要做到工作有规划,按照规划有序实施,强调对重点问题的专项督导和对重大事项的挂牌督办;实施有标准,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规范的督导程序,得出精准的评测结果;目标有把控,实事求是、切合实际地制定督导目标,让督导对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进有韧劲,盯住重点问题不放松、咬住关键事项不松口,用钉钉子的精神去推动问题解决,一抓到底,真正督出成效。
(三)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问责机制改革是利器
有效的运用督导结果,能够树立教育督导的权威。通过强化教育督导,对存在问题的整改和问责,才能把教育发展规划、财政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一是加强教育督导结果公开。2018年来,桂林市就对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直部门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结果抄送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增强了督导结果的影响力。二是强化考核问责。根据《桂林市新时代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市教育督导委员会将根据要求,从2020年开始,拟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参考。三是突出整改实效。健全督导限期整改制度,牢固树立“问题必整改、整改必到位”的责任意识,建立问题整改台帐,精准跟踪,实施销号管理,紧盯问题不放,保证整改取得实效,切实维护教育督导的严肃性。2019年,在开展的2018年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市级评估验收中,加强了存在问题的“回头看”专项督导,督促7县(区)财政增拨项目建设资金6.2亿元、补拨生均公用经费1500万元,落实了某县1所中学自来水建设项目,真正发挥了教育督导的督政职能,为桂林教育改革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8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