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面结构化教育督导队伍,利用信息化管理提高教育督导实效
——钦州市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工作亮点
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信息化管理为抓手,带动队伍结构化建设、督政功能提升、评价方式改革等工作开展,真正让教育督导长了牙、助力新时代教育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强化教育督导机构和教育督导队伍建设
(一)强化教育督导机构建设
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我市和县区将强化教育督导机构建设列为重点改革项目,加强对教育督导机构的建设。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为教育督导机构的建设提供保障。钦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人员配置由2017年的3人增加到2020年的7人;在确保每年10万元基本办公经费的基础上,按组织开展教育督导活动的需要配足各项经费,2018年就预算了80万元专家费用于组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活动经费,2019年和2020年分别安排了防溺水专项督导、疫情防控专项督导经费。
(二)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
按全面结构化的设计目标,我市对教育督导队伍进行了创新建设。我市这支全面结构化的教育督导队伍构成包括:政府督学、挂牌督学、学科督学、教育督导工作联络员、教育督导工作信息员、教育督导评估专家。至2020年,全市共有市级政府督学112人,县区政府督学81人;市级学校挂牌督学8人,县区挂牌督学390人;市级教育督导工作联络员2072人、信息员2073人。学科督学队伍建设人选的推荐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遴选;教育督导评估专家库的建设工作正在进行。按计划到2020年12月,全市教育督导队伍全面结构化建设的市级目标将如期完成,县级教育督导队伍全面结构化建设工作将于2021年启动建设并在年内达成建设目标。
二、实施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
以创建教育督导信息管理平台为切入口,实施教育督导信息化改革。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由市财政投入380万元委托北京国展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为项目承建单位,创建钦州市教育督导信息管理平台。目前,平台的创建任务基本完成。平台系统的建设与运用使我市教育督导信息化由初始化“@式”(电子邮箱式)向定制化专业系统平台跃进。按边创建边使用的原则,利用平台创建成果实施了全市中小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大数据基础库的建库工作,形成了至2019年的全市中小学概览;实施中小学校、幼儿园责任区督学信息化管理;实施全市中小学常规管理“突出问题零存在”督导等。目前,我市已实现从小学(教学点)—初中—高中(中职学校)全学段共计2072所学校全覆盖的教育督导信息化管理。
强化督政实施
作为改革重要内容,形成了以建立实施教育督导报告制度、督导公告制度、督导社会评价反馈制度、督导结果利用制度,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对地方教育治理改革与教育事业新发展的促进作用和解决存在问题的干预作用的改革思路。这一改革思路正在逐步深化落实。从2018年开始,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了对县区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局、财政局等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的专项督导,使对县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由“泛指”拓展延伸到具体的落实点。
强化督政干预作用的发挥。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教育督导的干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在组织市对县区的评估验收时以“有条件通过”促使钦北区投入7.8亿元人民币,以落实整改方式对钦北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提升建设。目前,全钦北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水平实现了跃进式的提升,处于区域领先地位。
四、组织实施督导评价机制改革
创立建设新的教育督导评估组织形式:挂牌督导评估和督导部门组织评估相结合,并使二者的结合根植于挂牌督导制度的功能落实与拓展,实现教育督导的专业化,使教育督导形成区别于一般教育行政管理的组织特质;三方评估相结合,建立评估对象自评(第一方)、上级评估(第二方)、社会专业教育评估机构(第三方)评估相辅相成的督导评估组织形式,并使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逐渐走向三方评估的督导评价新模式。2016年委托西南大学教育政策研究所实施了全市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第三方监测,开启了我市教育评估机制改革的序幕。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