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来宾市清廉学校建设专责小组围绕清廉学校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目标,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为契机,聚焦学校食堂管理、公办学校运营管理服务等问题的“小切口”,推动“大整治”服务“大民生”,努力写好清廉学校建设提质增效“大文章”。
一、牵住责任“牛鼻子”,“开门整治”夯实清廉之基
紧盯巡察、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发现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将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行动、公办学校运营管理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实行“开门整治”,以整促改、以改促廉。一是“项目式”推进压实责任。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抓总,将专项整治与清廉学校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层层传导压力,制定公办学校运营管理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4个方案,对整治项目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专会布置、专班专抓、专人跟踪,确保周有进展、月有推进、季有汇报。二是“靶向式”施治推动落实。组织公办学校对照起底问题边查边纠边改,截至目前,所辖公办学校累计排查问题198项(件)、制定整改措施486项,完成整改175项(件),23项(件)问题持续整改当中,实现问题找准、整改到位、效果可感。三是“透明式”监督提升效能。运用“室、组、地、局”监督机制,将专项整治纳入内部监督、日常监督和巡察“回头看”等重点内容,发挥学校纪检监督室作用,谈心谈话敦促引导10805人,有50人主动向上级交代说清。畅通信访举报渠道,深入排查问题线索,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截至目前,全市涉及“校园餐”及公办学校运营管理服务方面问题线索138件,立案47件,留置校级领导6人,相关信息及时公开让群众对整治成效看得见、信得过。
二、聚焦群众“关心事”,源头整治劲吹清廉之风
紧盯社会关注、家长关切的学生在校期间“吃、住、用、学”的“关心事”,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施治,呵护学生在校园里的温暖。一是斩断从孩子“口中夺食”的黑手。规范学校食堂管理,以超常规的工作举措理顺食堂从业人员、食材采购、食品安全监管、食堂后厨卫生、膳食经费、学校食堂和校外配餐经营管理流程(机制),严把质量关、储存关、检查关、留样关、食用关;定期公开食材数量价格、供货单位、采购及验收人员、菜谱、食堂收支情况),切断“利益链”,把好“安全关”,推行营养菜谱及热菜热饭、“平价早餐”等工程,惠及全市24.8万学生,切实让学生花钱少、吃得饱、吃得好,增强“舌尖上”的幸福感。二是清除从学生“手中夺利”的盲区。组织学校对空调、热水设备、直饮水机、洗衣机等市场化运营项目的项目业主、运营方式、实施时间、收费标准开展“地毯式”排查,指导学校组织第三方全部重新核算成本、重新确定收费标准、重新修订补充协议,让利给学校、学生约1048万元。同时,畅通投诉、维修渠道,组织专人跟踪处理学生反映的“水不热、用不了”等具体问题,切实让学生花得值、用得起、觉得好,增强服务设施使用上的获得感。三是攻破从学校“坐收渔利”的死角。聚焦插手学校工程项目建设、国有资产出租乱象、乱收费乱摊派、学生实习赚取“人头费”等管理死角开展治乱纠乱,狠抓常规管理铲除因违规管理、变相管理导致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切实增强校园管理的安全感。指导全市公办学校使用自有资金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和追踪溯源制度实施的工程、采购项目1151个涉及金额4884万元;指导全市公办学校解决223间国有资产小卖部、门面、超市等租金明显低于同类型市场价格等问题22个,合同期内国有资产租金增加195.74万元。
三、紧盯管理“梗阻淤”,综合施治铺实清廉之路
紧扣专项整治问题时间跨度长、难度大、问题叠加多的实际,坚持建立健全堵塞漏洞、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以整治工作带动清廉学校建设持续提质增效。一是坚持在制度上下功夫推动党风正。梳理查找共性问题深层次原因、深挖背后根源,先后出台《来宾市中小学食堂管理及食品安全十三条》《关于严格规范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意见》及以及党政负责人沟通机制、学校内控管理、项目全流程管理等10多项制度,实行制度管人、管事、管校。二是坚持在合力上下力气推动校风清。在横向上密切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实行联合监管检查机制,在纵向上实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联系学校、联动指导”工作机制。如,联合财政、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就食堂管理联合制定方案制度3项、开展检查4次,累计发现问题85个,涉及问题金额22.40万元。市级教育部门“四不两直”深入基层学校累计开展现场督导65人次,解决问题78个,提醒谈话或批评教育121人次。三是坚持在警示上下决心推动作风转变。强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通过“四个一”即“一通报、一谈话、一警示、一评议”方式,对运用第三、第四种形态处理的公办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召开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或专题组织生活会;对中层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或警示教育会,达到教育震慑警醒效果,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警示教育587场次,推动整改取得综合效应,让群众感受到可感可及的变化。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