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 > 经验典型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弘扬航天精神,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领地

2017-07-10 00:00
【字体: 打印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以弘扬航天精神为抓手,不断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注重以景结情、以书传“道”、以教解惑、以行励志,探索了依托行业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道路,通过“以学致知”、“以行养德”、“以文化人”、“以网促传”四位一体,持续推进航天文化“六个一”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基本做法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持续开展航天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将弘扬航天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地,弘扬主旋律、增强师生“四个自信”、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

(一)以景结情,以航天文化景观展示陶冶人

学校大力推进航天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精选100余幅图片资料,在主教学楼回型道路上制作了航天文化路旗,建成了航天文化回廊;建成了国内高校中第一座配有24小时自动解说系统的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对接实景模型;国内高校中最大最全的户外长征系列火箭模型群;国内高校中内容最丰富的集航天精神、航天大事记、两院院士寄语等内容于一体的大型石刻群等,全真地展现了航天文化科技成果、航天领域标志性事件、航天专家的祝愿。该基地暨“桂林航天博物馆”年接待青少年3万余人次,被确定为自治区级爱国教育基地、自治区级国防教育基地,填补了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类型的空白。

(二)以书传道,用航天系统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感化人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是原航天工业部直属的高校之一,向航天系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校友的光辉事迹是学校最亮丽的名片。他们继承了“艰苦奋斗、自强日新”的桂航精神,传承了“尚德博学慎思笃行”的桂航校训,熔铸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体现了“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学校以访谈的形式,编辑出版了一套数十万字的记录桂航学子成长为航天英才的口述史书籍《筑梦蓝天》。当前,该套丛书已成为桂航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辅导读物,是将航天文化嵌入大学生社会责任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探索。

(三)以教解惑,用专题讲座形式引导人

2012年3月以来,学校整合了校内讲座,统一推出桂航大讲坛,广邀社会各界的学者、专家、企业家,举办多领域、多层次、多内容的专题讲座、人物访谈、报告会等共400场,受众15万人次。其中航天文化专场邀请到航天英雄杨利伟将军、神舟飞船首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中国航天科工委顾问钟山院士、航天专家刘永才院士等在航天系统有重要影响的人士做客大讲坛,与师生近距离接触,亲切交谈,答疑解惑,为学生前行指点迷津,使航天精神成为砥砺学生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强大“助推器”。另外,学校开设的“航空航天概论”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精品视频公开课”,将使更多学生有机会感受航天文化的魅力,使航天文化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四)以行励志,借航天文化活动孕育人

学校连续6年举办了航天科技文化节,持续3年与广西日报社、广西航空航天学会联合举办航天知识竞赛,成为助推社会各界同心共圆中国梦、航天梦的窗口。学校师生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将弘扬航天精神与“桂航先锋行”活动结合起来,投入到2016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教学单位率先推出“先锋号”党员学习教育微信群,设立学习先锋岗、公益活动服务先锋岗、专业服务先锋岗、思想建设先锋岗、宿舍管理示范岗等,以“线上线下,会内会外”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学习教育,让师生践行“四讲四有”,做合格党员。学校创建的乡村“红领巾”航天科普活动室,受到群众好评,被《广西日报》、光明网等主流媒体报道。

二、成效与经验

(一)打造了立体化平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

一是依靠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培育基地“航空航天文化研究中心”平台,利用学报专门设立的“航天文化研究”专栏,推进了航天文化研究,弘扬了航天精神,对利用行业文化开展德育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索,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二是利用桂航大讲坛,开设了航天专场,聘请了航天专家、国防教育专家到校讲座近50场,增强了广大师生理论素养,深化了广大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三是建成了桂航微信公众号,在航天事件关键节点,推出航天事业发展最新进程的新闻信息、科普知识,方便了师生员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理论学习。

(二)开展多样化活动,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

一方面,学校不断丰富航天文化实践活动内容,将弘扬航天精神作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突破点,推进了“中国梦?航天梦”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统筹协调开展了学校“航天日”和国家“航天日”活动。同时,在暑期实践活动中,学校还特别注重加强和校友、航天单位的联系,让师生实地感受航天企业文化。此外,学校还注重培养具有航天品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让学生亲身参与航天科技开发和应用。学校“微型无人机在防灾减灾中的运用”项目的研究成果,曾成功运用到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等赈灾救灾工作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科技惠民的作用,增强了师生社会责任意识。

(三)探索多主体共建,增添了思想政治教育新力量

学校注重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增强组织、宣传、学工、团委、思政等校内部门的联动性,形成了各相关部门联动的“大宣传思想工作、大德育工作格局”。当前,学校已基本建立起由各部门单位办公室人员40余人组成的新闻宣传工作业务骨干。同时,加强校外与校内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每年邀请100名优秀校友担任班级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聘请航天专家担任院系客座教师,推进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聘请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担任客座讲师,不断提高师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三、下一步打算

(一)以学致知,不断深化宣传思想阵地建设认识

航天文化创意产品是物质产品,也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可以寄托、展现航天精神,使航天文化依托产业发展成为可能。今后,学校将探索创意产业和航天文化有效融合的途径。全面推进学校二次创业,把航天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纳入航空航天科技园区建设,深化对航天文化传播新途径、航天精神弘扬新依托的认识,通过将抽象的航天文化转化为具象产业,丰富弘扬航天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物质载体。

(二)以网促传,不断拓宽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平台

学校将以项目化建设为抓手,依托自治区思想政治创优计划,推进四“入”工程建设,打造师生价值自信全媒体;推进“六位一体”媒介融合,促进校园“互联网+”文化创新;推进“六化”管理,构筑“桂航大讲坛”育人平台;推进“知行精神”培育工程,培育家国情怀,弘扬航天品格。通过线上发出声音,线下夯实基础,把生活中好的素材通过网络、广播、视频等形式及时发布出去,让学生及时听到桂航声音,感受到桂航精神,体验到航天文化。

(三)以文化人,不断丰富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内容

学校将建成桂林航天博物馆室内馆,在馆内设置航天历史文化区、航天发射模拟区、传播互动活动区、创新实验研究区、航天成果陈列区等主题多样、内容丰富、功能完备的参观区。采取实物展示、互动传播、虚拟现实(VR)等现实和虚拟传播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航天技术和航天科技成果,让学生从实物中看到航天品质,从品质中看到责任,在责任中体会使命和担当。让学生可以接受更加丰富的航天题材,既了解航天事业发展史,又接受航天文化熏陶。

(四)以行养德,不断巩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成效

学校将注重在活动中更多地和社会群体对接,开展航天科普宣传,展示航天事业发展成果,发挥航天文化公共服务功能,使大学生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增强国防意识、公共安全意识和公共服务意识。学校将继续依托广西高校无人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引导优秀学生参与到航天科技的实验和航天科技成果的应用,在实际科研活动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推进教学科研活动与宣传思想阵地建设深度融合。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