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日益成为高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的背景下,如何用好网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亟需高校探索。从2010年起,广西大学制定和实施了《网络文化育人改革方案》,通过“合”力量、“搭”阵地、“强”队伍、“亮”内容、“活”形式,广西大学逐步构建了一个统筹协调、多方参与的网络育人体系,探索出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深度和广度上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育部陈宝生部长、自治区党委彭清华书记、团中央傅振邦书记均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陈宝生部长在视察我校网络思政工作时指出“由学生自己举办自己的新媒体,自己成为自己思想的引领者,很有特色”。教育部《教育体制改革简报》对我校运用新媒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予以刊载,区内外各类媒体报道近30篇(次)。
主要做法(一)建立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网络文化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合”起来
学校加强整体设计,全面领导和协调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纵向层层落实,实行从校领导到党政各相关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及各级团学组织的层级责任制,层层抓落实。横向协调共管,构建各育人部门、各组织间齐抓共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网络文化育人平台合力育人体系,信息共享,优势互补。
(二)建立集成化、立体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搭”起来
搭建以“雨无声”、“君武青年”等主题教育网站为中心,以“易班”、“青年之声”等网络互动社区为重点,以“西大团学小微”、“广西大学官方微博”等手机移动新媒体平台为强有力补充的集成化、立体式网络平台。目前全校有各类门户网站及互动平台80个,易班分站24个,微信平台160个、微博账号628个、易班客户端等校园APP 6个、辅导员博客98个,关注人数达30余万。通过深化主题教育网站教育内容,加强网络社区教育互动,提高手机移动新媒体平台学生参与度,形成各平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互补互融的校园网络育人园区。
(三)建立师生共管、全员育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让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强”起来
通过开设培训班、校内交流和校外学习等形式,建设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网络技术,掌握网络发展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两栖型”思政工作队伍;培养了包括学生意见领袖、网络宣传员、网络评论员、网络文明志愿者等学生骨干为主的一支政治坚、能力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学生网络骨干队伍,发挥同辈影响效应,实现渗透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结合,形成“师为主导,生为主体,师生共管”的网络思政教育队伍。
(四)开发整合四类特色网络教育资源,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亮”起来
积极整合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教育资源,开发爱国爱校的君武文化资源、清廉向上的荷花文化资源、具有浓郁风情的民族文化资源、具有国际视野的东盟文化资源等四类特色文化资源模块,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内容源泉。学生们结合校园原创舞台剧《一代宗师马君武》,在网络平台上以史料、讨论、祭奠等方式传播、弘扬君武精神引发师生关注;以校花荷花为原型,设计“小荷”、“荷团子”等深入人心的卡通形象,开发制作微电影和微视频作品,号召广大学子学习荷花精神获得师生好评;围绕“三月三”民族文化进校园网络活动开展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受到师生追捧;开发挖掘东盟文化资源,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带领学子看东盟,赢得了师生点赞。
(五)探索“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
创新话语,构建青年人爱听愿听的话语体系。以学生为主体,将思想政治特有话语体系与新兴的网言网语相结合,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用大学生能听懂、愿意听的语言,传播思想政治信息;创新内容,打造“五微一体”教育内容。回应青年需要,聚焦学生关注的热点,通过打造“微思想亮光芒、微人物立标杆、微实践接地气、微活动显风采、微服务有温度”的五微教育内容,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形式简单生硬的不足,润物细无声地将主旋律、正能量植入其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创新形式,让学生做育人平台建设的主人。让学生“自建、自管、自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发挥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达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提升”的育人效果。
二、主要成效
这几年我们努力探索,充分发挥各类网络平台的育人功能,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一)网络阵地蓬勃发展,主旋律得到广泛传播
近几年来,我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得到了很大发展,从2010年的百余个发展到2016年的近千个。其中,“雨无声”等155个校内网站保持高访问率,在校本科生易班入驻率达100%,“西大团学小微”等160个微信、628个微博账号聚拢粉丝近30万。这些新兴的网络育人平台尤其是微信微博平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便利性、互动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广西大学官方微博成为全国教育系统微博微信联盟第一批成员(五十个之一),在人民网发布的2015-2016年中国高校“双微”综合影响力排行榜中位列第7,在全国高校微博周影响力榜中荣登榜首。“西大团学小微”在团中央发布的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号排行榜中跻身前三,并荣登全国基层团组织微信公众号排行榜榜首。
(二)教育方法、内容和形式得到创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创新方法,让学生做平台建设的主人;创新话语,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传播思想政治信息;创新内容,结合大学生聚焦的热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截至2016年12月,共有学生11607万人次浏览、阅读学校各类网络平台推送、发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21.3万篇,并积极参与互动讨论。
(三)舆情搜集、研判工作得到增强,降低了校园恶性突发事件发生率
2010-2016年,我校通过网络平台搜集整理并向上级部门报送舆情动态260余篇,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编辑制作《每周网络舆情简报》175期,在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降低了校园恶性突发事件发生率。
(四)网络思政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和社会广泛关注
2014年11月,学校“活用新媒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材料被教育部《教育体制改革简报》(2014年第77期)刊发,并获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同志批示肯定。2016年1月8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到校视察了“雨无声”网站和团学新媒体中心,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题词对我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肯定。同年9月20日,教育部陈宝生部长为我校“雨无声”网站题写了“观雨无形融入壮观天地间,听雨无声滋润人生新征程”的寄语。此外,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侯建国同志、自治区党委常委黄道伟同志、教育部思政司司长冯刚同志等多位领导也到校指导网络思政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人民网》、广西电视台等各级主流媒体对我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给予关注,先后近30篇(次)就有关工作及成效进行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反响。
三、主要体会
总结这几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深刻把握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特点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前提
青年大学生是网络媒体最忠实、最庞大的粉丝群体,人手一台手机,人人一个微博,时刻刷着朋友圈,他们思想活跃,网络技术娴熟,有着很强的网络空间话语能力,传统的“八股式”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网络是学生的主场,高校必须抓住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因时而化,主动进入网络空间,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高地,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
(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育人效果的基本要求
学生在哪儿,我们的思政工作就在哪儿。现在的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参与和表达的意识,在多元的选择面前,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体验、感悟、辨析才能认知、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建、自管、自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让他们在自己的平台上用自己听得懂的语言、自己乐见的形式讨论自己关注的话题,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教育参与意识,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良好育人效果。
(三)注重发挥党团组织和思政工作者的指导作用是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确方向的关键
网络环境下,多元思潮冲击着核心价值观。在海量信息充斥网络的情况下,年轻人辨别能力较弱,如果没有教师的“定心丸”,容易“剑走偏锋”。因此在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自建自管自用网络平台的同时,我校十分注重发挥宣传、学工、团委等各级党团组织和一线辅导员、教师的“领航”作用,加强对各类思政网络平台的指导,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四)学校支持、建章立制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发展的重要保证
学校注重建立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章制度,理顺工作机制,出台了《广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管理规定》、《广西大学易班工作站章程》、《广西大学团学新媒体中心工作制度》等一批管理制度,同时安排专用经费、配备专门场地,加大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费、场地、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