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广西“双减”工作专题 > 系列评论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协同育人模式

2021-11-30 15:42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双减”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守立德树人之正,创协同育人之新,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那么,学校应如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作为“双减”下的学校领导者,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度思考:

一是辩证看待“减”与“加”的关系,思而变。“减”绝不是简单的“减少”,而是一次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征程、新挑战。“减”即“去繁”,按照教育规律,减去重复性的、机械性的内容和负担,在调整结构、提升质量与内涵上下功夫,实现“从简”。例如:以“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为总要求,推行作业改革,落实“弹性作业”。“加”则是指在精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提升教育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从而实现教学效果“佳”。例如:优化学校课程结构,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增加兴趣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生涯规划课程、选修课程等个性化课程,从而实现课程育人。

二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谋而定。校长要从办学思想、教育理念、育人方式、国家政策等方面引领全校师生,努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则是“双减”工作顺利进行的“助推器”。这就要求课堂必须精准把握学情,尊重学生差异,培育核心素养,精准把握教材,关注学生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关键能力,最终实现“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

三是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做而实。根据“双减”政策和最近颁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校长应进一步完善育人机制,搭建学校、家庭、社会沟通平台,营造协同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例如: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开设讲座,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开设家长讲堂,为学生拓宽学习的渠道。通过家校联动,汇聚社会育人资源和力量,为学生成长提供实践与体验的良好环境和场所。

总之,学校应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牢牢抓住“双减”工作的重点是“提质”这一本质要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跨学科教学专委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訾艳阳)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